汽车保养周期,到底要不要遵守厂家规定?

无论是人,还是汽车,保养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两者相同点都是有迹可循的周期保养,每个人如何选择人生的保养周期,是本人所决定的;但是汽车却有所差异,到了固定的周期,必须要去接受保养,才能维持“车生”的健康状态,所以保养周期到底是多久,这个需要好好探讨一下。

是否需要遵守保养手册

任何一个品牌和一台车,都有着不同的整车说明书,说明书中也会清清楚楚的涵盖车辆保养,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要不要遵守厂家规定的这个保养周期,按时的去给车辆做保养。

首先要知道的一点,厂家给规定的保养周期,是为了照顾庞大的用车群体,比如很多车辆的首保是在三个月或者5000公里,哪个周期先到就按照哪个去保养,有的同志对车使用频率很大,那么一个月就跑到5000公里的公里数保养周期,而有的同志三个月才跑不到两千公里,这样不和谐的问题就来了,前者按照厂家规定是需要进行保养,而后者则没必要遵守保养手册,等着跑够公里数再去接受保养,也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之所以不遵守,也就是说过的为了照顾庞大且不同的用车群体,厂家给出的保养手册,比如五千公里或者一万公里的里程数,则是考虑到车辆在这个里程数接受保养,是处于整车较好的车况,车辆除了整车正常磨损之外,只需要更换油水和常规检查维护,不会出现恶劣的车况,更加不会损害到汽车部件,所以那些担心到了保养周期,则没有时间保养还要用车的朋友,尽可能放心的去使用车辆,在规定的保养周期之外的里程,厂家会留出不小的空白处,多跑个数千公里不会影响车辆状况,但是记住一点,千万别像喝酒一样贪杯,保养周期尽量别超出30%-50%,否则车辆部件就会受到看不见的损害。

95%的人根本不看保养手册

有多少同志买过车之后,仔细的看过车辆说明书,或者说哪位同志看的超过三分之一,包括本人在内,好像也就看了三页不到,因为厂家这种玩意,说的确实挺含蓄,和售卖汽车时的奔放完全判若两人。

当你提车的时候,是不是很多4s店的销售给你讲的保养周期,与厂家给的完全不相同,基本都会多出一些里程数,何况很多品牌也都有默认的潜规则,比如某蓝天白云车标的豪华品牌,身边数位拥有此车的朋友,在接受保养的时候,会被默认的多加1L机油,它的保养周期在一万公里左右,按照厂家规定的机油量,那么车辆就会在八九千公里就会提示机油位过低,需要补充机油,而你添加这默认的1L之后,车辆就会正常的跑到规定公里数,不必要担心车辆在行驶中出现系统安全警告,至于是不是烧机油这个问题,题外之话不多做评判。

一般的车辆保养周期,大部分也就处于一万公里左右,像jeep这种给出一万五的则属于少数,而众多汽车经销商也都会在你买车时,给出不同且又相差不多的保养周期,所以保养手册这种东西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却没必要百分百的遵守,多点少点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不过对于首保、二保之后其他较长的保养周期,则建议相对的稍微提前一点,因为车辆随着时间的逐渐磨损,整车状况也在不经意间慢慢下降,不过度对车辆部件造成大的磨损,很有利于提高车辆寿命和日常行驶质感,特别是涡轮增压的车辆。

驾考网编辑推荐

新车到底要不要磨合?


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新车主都会问,新车到手,到底要不要磨合?网上各种各样的说法也都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磨合期定义:磨合期一般指机械零部件在初期运行中接触、摩擦、咬合的过程。现代多用于形容两件事物或组织内部运作的互相熟悉适应的时间段。

为什么磨合?出厂后的新车,虽然已经进行过磨合,但是零件的表面依然较粗糙。另外在加工、装配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一些很难发现的隐患。另外,新零件与配件间,有很多金属粒脱落,这些金属粒不仅使零件间的磨损加剧,而且落入机油后还会使机油的质量下降,影响了润滑的效果。由于新的零件在运行时摩擦阻力比正常时期大,所以油耗也会比较高。

怎样磨合?

1、冷车要预热一下

合理的预热可以帮助机油在发动机部件与部件之间形成“油膜”,从而减少发动机部件磨损,这个过程不需要让车辆完全静止,可以缓慢起步行驶,过程大概30秒-1分钟之间。

2、转速不要过高

现在一般民用车的发动机最高转速都可以到5500-6500转,所以磨合期内,转速不要超过4000转,保守一点不要超过3500转就好。有的人连3000转都不敢到,那大可不必。

3、油门不要大动作

全油门加速时发动机工作压力会增大,如果是自动挡会触发降挡,使得转速突然拉升到很高。所以油门稍微温柔点,还是以转速不轰过4000转为标准。

4、及时换挡

在磨合期驾驶手动挡车型时,换挡要及时恰当,避免高挡位低转速和低挡位高转速的错误行为,也不要长时间使用一个挡位(当然了,车速快时用最高挡的情况除外)。至于自动挡车型,路况好时则需要驾驶员持续加速,同时留意配合发动机转速,尽量不要急踩油门急加速。

5、添加的燃油要保质

很多新车主都是省吃俭用才买的车,为了省钱,大家都会去一些油价比较低的私营油站加油。然而,这些油站的油品质量没有保证,对于车辆的损害可大可小。

6、切忌盲目“拉高速”

不少车主都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新车的“拉高速”就是开快车,然后就把新车开到高速公路上一通疯跑。要知道这样很危险,而且发动机第一箱机油有很多金属碎屑,强拉高速会加剧内部磨损。

7、切忌长时间跑高速

发动机长时间连续高负荷工作,很容易造成机件磨损加剧,尤其对于新车而言。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对于新车的发动机来说就是高负荷运作。

8、避免车辆经常满载运作

新车在磨合期阶段经常满载运行,则属于负荷过重,会导致发动机及变速箱的负荷增大。因高负荷而导致的发动机输出功率过大,长此以往会造成机件的过度磨损。

9、尽量避免紧急制动

紧急制动不但会使磨合中的制动系统受到冲击,而且还会加大车辆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

天热了,到底要不要给汽车轮胎放气?


五一一过天气是越来越热,气温居然超过30摄氏度了。关于夏天的用车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像空调的不凉、空调异味、自燃、爆胎等。很多问题修车技师就能帮你解决,而有些小问题很多车主的理解就比较混乱了,如夏天应不应该将胎压调低?

关于这个问题在网络上有很多争论,到底需不需要降低胎压? 下面带大家分析。

汽车的标准胎压在汽车使用手册上都有标识,或者车主可以在驾驶侧车门的门边或者门柱上查看(部分在油箱盖上),在这些标识上并没有注明夏季的胎压的调节情况,只有满载和非满载两种情况。其实关于夏季要调低胎压的说法,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认为降低胎压可以有效的减少爆胎的几率!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先普及一点知识,一般来说每条轮胎都有能承受的最大胎压值,简单理解就是最大胎压值是能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极限胎压值,如胎压超过限制就可能会出现爆胎等不安全情况。不过一般情况轮胎不会超过极限值,这也跟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路面情况有直接关系。正常来夏季的温度都比较高,轮胎为黑色容易吸热,尤其停放在太阳底下,不止轮胎,漆面的温度也非常高,其实由于温度上升轮胎内部的胎压也会上升,但这个上升非常小。

一般这个数值大概为“轮胎温度每上升10摄氏度,轮内的胎压会上升0.1BAR”,这个数值是相对环境温度而言,意思就是说如果环境温度为30摄氏度,轮胎行使后温度上升到50摄氏度,那么轮胎上升了20摄氏度,胎压上升了0.2BAR。假如之前轮胎的标准胎压为2.2bar,行使后胎压上升到2.4bar,这个胎压依然在轮胎安全驾驶的范围之内,并没不会对行驶造成任何影响。

目前很多汽车都带有胎压监控,车主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轮胎胎压的变化。下次车主可以细心的观察一下轮胎胎压的变化,其实从冷车到行驶很长时间后轮胎胎压的变化并不是特别的大,基本维持在汽车给定的标准之间。

所以夏季轮胎并不需要刻意的降低轮胎胎压,即使在汽车行驶之后轮胎胎压依然维持在一个正常值,并不会应为胎压上升了0.2bar而发生爆胎的事故。不过在夏天行车,作为车主你也要养成经常检查胎压的习惯,安全无小事。

轮胎缝有小石子,到底要不要抠掉?


每个车主都对自己的新车关爱有加,如果说轮胎被钉子扎破了,修补换胎就无法避免。然而,除了被扎以外,还有一种轮胎杀手——小石子。它会划伤轮胎,造成潜在的行车安全威胁。那么,卡在轮胎缝里面的小石子,要不要去把它弄掉呢?

轮胎里如果不幸卡了小石子,在开车的时候会明显的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刺耳难听。而且,比胎燥的声音要大得多,总有一种“车要爆炸的感觉”。

 一些有经验的车主说,轮胎上面的沟槽是用来排水的,如果小石子比较多卡在轮胎上面,下雨天开车的时候,轮胎本身的排水道就会有几根被堵住。 再者,就是轮胎的抓地力,或者说是制动效果会受到影响。如果车胎卡住的石头过多,很可能会发生侧滑,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不要把小石子不当 一回事。

还有一种情况,石头比较尖,或者是比较硬,甚至这个“石头”它本身不是石头,只是一块小小的铁片,卡在里面了,那要怎么办? 如果在高速路上,或者是在高架上开得比较快,是有一定的几率会把轮胎外层橡胶给磨破的。如果刺进内胎就会造成漏气,严重的还可能会损坏里面的钢丝,导致爆胎。 然而,我们将车辆送去做保养的时,保养人员会跟你说“不要紧,你开快的时候,这个轮胎转转石头就会飞出去的”。

正如工作人员所说,大多情况,石头是会飞出去的,那么如果飞不出去怎么办?万一爆胎了呢?这也是个安全隐患,只能跟师傅好言几句,让他把石头挑掉。 一般来说,每3个月做一次保养就算勤快。平时,车友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钥匙或者螺丝刀把石子挑出来。 如果从一个工地,或者从非铺装的路面开回来,都是石头,就不用去找螺丝刀来一个一个的抠掉了,就直接开到轮胎店,让师傅把气放一放石头就会掉下来,然后把气打满就可以了。

石头卡在里面真的是很烦,开车的路不好就会经常有,如果有时间,还是建议大家及时清理。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注意查看轮胎的损耗程度,及时更换,谨防意外发生。

开车撞到闯红灯的行人,到底要不要赔?


“中国式过马路”如今已经屡见不鲜,几乎在国内的任何城市都能见到,因为行人闯红灯而导致的车祸频繁发生。其实在路上开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除了需要你手脚配合协调之外,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开车时也许一个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意外!比如,如果你撞了一个正在闯红灯的行人,责任应该怎么划分呢?保险赔不赔呢?今儿小编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行人闯红灯被撞责任由谁承担?

在中国,有多条法规显示机动车遇到此类情况要避让行人,即便是实在躲不过的情况下撞倒横穿马路的人,如果有监控等证据证明机动车无过错,机动车也要负不超过10%的责任。当然这是为了保护事故中的弱势群体……

二、相关法律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三、国外是如何判定的呢?

欧美国家:严谨的回答是要看发生在什么州,美国地广人稀,因为人口密度低的交通环境,道路宽敞发达,公共交通相对落后,绝大多数人选择驾车出行,不多的行人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撞到人,大部分州的法律还是会判定车要负全责的。

其它的州呢,有的是责任比例分摊制,即根据事故情况确定双方责任比例,但同时强调行人的路权高于机动车。

然后还有一些州法律规定,涉及事故的一方一旦被认定应承担50%以上的责任,那么就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行人如果违规在先,那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责任自负,得不到任何保护。

日本国家:日本闯红灯的情况很少见,而且就算是人自杀冲上来被撞的,也会是由机动车负责,这点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撞了人赔偿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红灯停,绿灯行。’这规则本身并不高深复杂,但如何让简单的交通规则融入到人们日常的交通出行习惯中,却是一道需要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开车撞死闯红灯的行人 到底要不要赔?


交通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该条法令里的保险指的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后,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交强险同时也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

该制度,或者说已经缴纳交强险的驾驶者们,如果在开车时,撞死了正在闯红灯的行人,不管论判是合乎情,还是合乎理,其最终的理赔的额度在某一程度上来说,是会减少许多的。

这些是按照已经投保了的驾驶者们的情况来看,那么如果驾驶员连交强险都没有缴纳的话,那么驾驶员则需要自己赔偿责任范围内的金钱,在开车撞死闯红灯的行人之后,其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远远大于缴纳交强险之后的责任压力。

总之,如果驾驶员们缴纳了交强险,那么先是由保险公司进行赔钱,不够的部分再由驾驶员自己赔偿。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驾驶员同时缴纳了交强险和商业险,那么基于次要责任的原则,基本上是由保险公司来赔付就够了,特殊情况酒驾等除外。这两种情况下,在合乎法律道德的基础之上,在公平公正的判决之后,驾驶者们即使要进行赔付,其赔付所需的金钱也会大打折扣。

上面仅仅只是说了交通法第七十六条的整体内容,对于赔偿不足的部分,该条法规还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第一点是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这一条的所针对的主体是机动车,与本文所针对的主体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所以我们可以不用分析这一条法律背后,事故发生之后的双方或多方责任的划分。第二条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错误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可见,这条法令背后有四层责任赔偿额度的具体划分,通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自的实际行为来区分各自所要承担的责任的大小,尤其是机动车赔偿额度所占的比例,也会根据对方——非机动车类以及行人的行为,会逐级降低亦或是逐级增高。

虽然国家法律至上,有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可是如果真当机动车辆撞死了行人,这时法律则会出于"保护弱者"的考虑,也会让驾驶员承担大于其本身应该所承担的责任。

另一方面,交警们也习以为常地找出一些如"处理事故不当"等模糊的理由来提高机动车方所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因为“保护弱者”,“人命关天”。所以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通常机动车驾驶员都有承担大于本身责任的赔偿,更何况是撞死行人这一最为严重的情况。

总而言之最后的裁决会让许多机动车驾驶员感到不满。而正是因为这些规定与出自人情乃至人伦的辩护,同时也纵容了许多闯红灯的行人。如果行人是因闯红灯而被机动车撞死的话,从道路交通规则而言,机动车应该属于无过错方,虽然还是要赔偿一定数量的金钱。

如果更有明显的证据例如监控录像等,能够重现当时的场景,来证明机动车无过错的话,机动车所需赔偿的费用更是应该降低。这样,一件事故的矛盾纠纷才会慢慢得以和解。而双方公正合理的责任划分,也是弱化矛盾的重要方式之一。

《何提刑戒争地诗》曾言:"他侵我界是无良,我与他争未是长。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作为受害方的行人以及其家属,在机动车方赔偿相应的金额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后,切不可出于维护自己更多的人身利益,而进一步的索要与纠扯,同时也要自我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自己的“慎独”意识是否养成;作为肇事方的机动车辆,既然一位行人的生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那么承担相应的后果也是理所应当的,切不可与对方论个谁弱谁强。

纵观现实生活中,闯红灯现象一点都不陌生,这也就是大众所熟知的"中国式过马路"。这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行人规则意识的缺乏,交通意识相对薄弱,公共管理以及社会整治行动落实不到位,文明交通的构建还未处完善状态,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交通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综合社会上依然存在的现状和此交通法规,所有的机动车主、非机动车主和行人,三者之间的矛盾可能会随时发生,随处发生,三者之间的矛盾是无可避免的。如果非机动车和行人携手遵守交通规则,熟知交通法规,履行自身义务;

如果机动车主不盲目求急、求快,并兼具谦让礼让文明精神,那么即使这些矛盾永存,各方在金钱代价,家庭代价,时间代价,以及身体代价等方面的赔付的额度与限度都将降至最低,而“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也将成为人人铭记于心的话语。

你们说,下雨天到底要不要去学车?


很多人学车前都会看气候预告,刮风停雨的那几天总是在计划之外。小编只想说,你能保证考试那天不停雨吗?你能确定以后都不在雨天开车吗?

当然不能。所以,不要再因为停雨天你就改变学车计划,只有在这种气候里练车,你的技能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由于停雨天练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小编列出了雨天练车会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快来Get~

后视镜看不清:

出门前准备纸巾或手帕,上车前把后视镜都擦一遍,吸水的手帕最好。

踩离合足底打滑:

停雨天练车时,要挑选鞋底摩擦力较大的鞋子穿。在上车前甩甩鞋底沾到的水,上车后将鞋底在足垫上摩擦几停再放在离合、刹车上,防止打滑;将手擦干后再放在方向盘上,防止手滑。

用好雨刮器:

停雨天练车必定要打开雨刮器,否则前挡风玻璃一片水珠什么也看不见。很多学员总在晴天练车,也没想起要问教练雨刮在哪,趁着雨天,你可以把雨刮给用熟了,以免考试时手忙足乱。

雨天考试时要注复停面几点:

1.停雨时考试全量别关窗户,停雨时本身视线就不好,开着窗户虽然会被雨打湿,但是为了更好地观看后视镜和点位,淋点雨不算啥。

2.停雨天车轮轻易打滑,开车时不要速度太快,在刹车时,可以先使用轻刹、点刹落低速度后再刹车,必定不要猛踩刹车。

3.学员要调整好心态,平常停雨天也要去练车,这样在考试时碰到雨天才不会担忧,反而更加胸有成竹。

问题来了,雨天你还去不去练车?

天窗究竟好不好,买车时到底要不要考虑天窗呢?


准车主们在选购车中,是否为天窗有还是没有而纠结?今天小编便给大家盘点下汽车天窗的利与弊,看看买车是否应该买带天窗的。

※汽车天窗的优点:

a.快速消除雾气。

使用天窗除雾气是一种快捷除雾的方法。特别是在夏秋两季,雨水多,湿差大。虽然大多数车都配备了防雾装置,但有的效果并不那么明显。若这时打开车顶天窗至后翘通风位置,可轻易消除前风挡的雾气,保证行车安全。

b.降温节能。

在炎热的夏季,汽车经过太阳暴晒之后车内温度会达到60°以上,很多车主第一反应是开空调,实际上你应该先开天窗,再开空调。

友情提示:此方法降温速度是空调降温的三倍左右,并且还帮您省了很多油。

c.降低风燥。

在高速行驶时如果打开侧窗,车主往往会被烦人的噪音所困扰,也会影响行车安全。如果这时打开天窗,关闭侧窗,可有效的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d.时尚美观凸显档次。

天窗除了作为一个很好的换气设备还可以使汽车变得更加美观,为车主带来惬意的生活享受,更适合现代人对于天窗车型的喜爱,驾驶爱车,带上爱人来一次与大自然的浪漫约会是一件很酷的事!

e.快速换新鲜空气。

在行驶的过程中打开天窗,可以快速增加汽车车内空气流通的速度,从而达到改善车内环境的作用。

广大车主君看了上面的内容对汽车天窗是不是很心动呢?不过容小编给你提个醒,汽车天窗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

※汽车天窗的缺点:

a.汽车天窗使用不当,成“儿童杀手”。

有人会质疑天窗怎么会能有这么大力,那么就有媒体做过一组实验,经测试,天窗闭合瞬间的力量可以达到45公斤,几乎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

真实案例:在苏州去年,3岁小朋友坐车的时候把头伸出天窗看风景,不小心碰到了天窗的开关,然后,他的脖子就被卡住了,更糟糕的是天窗失灵不动了!由于卡得太紧,小朋友连头都转不动,不过最终在其父和消防员的救助下终于获救。

看完这个例子我只想说:“使用汽车天窗时,一定要长点心啊!”

b.比普通车型要贵。

通常带有天窗的车型都会比没有天窗的车要贵。

c.容易积尘。

天窗经常开的话,缝隙里容易积尘,而且又比较难清洁。

不过,从我个人还是建议买车带天窗的。因为小问题虽有,但好处还是大大的!

紧急刹车时,到底要不要同时踩下离合器?


一般的轿车,急刹车时是同时踩离合器和刹车还是直接刹车?

很多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踩刹车,从没想过要踩离合器。因为印象中在紧急情况下刹车如果踩下离合器的话,发动机的反拖制动消失会增加刹车距离,影响安全。

也就是抱着这一想法我用一台手动挡的车进行了测试,测试项目就是紧急制动时100-0km/h踩离合和不踩离合距离有没有差异。

流传观点:急刹车时应该只踩刹车不踩离合器,因为同时踩离合器再踩刹车会失去发动机牵引力,导致刹车距离会变长,增加安全隐患。

下面我们就来测试看看,测试方法是在干燥柏油路面上从100公里/时刹车至完全停止,使用的挡位是3挡(原因在于3挡的齿比接近1.0,发动机的动力在这个档位输出比较直接)。

操作方法一:是开始刹车时把刹车和离合器同时踩下去;

操作方法二:是直接踩刹车至停止不踩离合器,当然这种方法会将车憋熄火。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同一辆带有ABS系统的手动挡车型,过程两种方法各测试10次,取最好成绩。这个对比只看结果,看看两种操作方式的刹车距离到底能差多少?结果可能会让大多数人出乎意料,从数据上看同时踩离合器和刹车的平均距离比只踩刹车短了7cm,当然这样差距可以视同为效果一样,基本没有变化。不过这结果已经证明在急刹车(一脚踩死)的情况下发动机牵引力反拖会减少刹车距离的说法是不实际的。

从实验数据上看几乎是与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在100-0km/h刹车踩离合和不踩离合的距离仅仅相差那么点的距离。那既然这样应该就不存在紧急刹车到底踩不踩离合器的争论了,但事实上还是有争论的,对此我在采集了相关信息之后了解到为什么在紧急制动时踩离合器的原因和对车辆的影响。

紧急制动时只踩刹车不踩离合器的潜在影响:

1

ABS受影响:在不踩离合器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反拖制动力可能会影响ABS系统的正常工作,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操控:比如紧急避让动作的效果,如果是湿滑路面的话就更危险了。

2

会熄火:只踩刹车不踩离合器的结果必然是熄火,虽然刹车距离没有变,但刹住后还有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如果第二次危险来临的时候您熄火了,想要逃离还要多余出来几个操作步骤的时间,也是安全隐患。

3

可能会误操作:在紧急情况下人是高度紧张状态,特别是对于机操作械感较差的人来说,慌乱中很可能会对踏板误操作,如果同时踩下刹车和离合器,即使误踩了油门也不会影响刹车效果。

由于我们测试是在一条干燥平坦的路面进行的,因此本次实验的结论是以结果为依据说明的,也就是说是在平坦干燥路面上紧急刹车是可以按照如下结论操作的。

关于急刹车时的正确的操作是:离合器和刹车同时踩下去,请记住这个操作方法。

欧洲国家也对此问题给出过明确的解释和教学,即使踩与不踩离合器在最终效果上相差无几,但是还是要考虑到潜在危害的。

很多事情光靠理论分析是不够全面的,实际测试的结果显示是否同时踩离合器不基本不会对刹车距离在成影响,但是却可能带来更多潜在危险。

紧急刹车在生活中的出现率虽然概率很小,但我们也要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细节决定的。

急刹车的情况下到底要不要踩离合器?


手动挡的汽车在遇见紧急情况下,你是直接踩刹车还是离合刹车一起踩?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踩刹车,遇见紧急情况下踩离合有用吗?

答案是有有用!

在日常认知里在紧急情况下刹车如果踩下离合器的话,发动机的反拖制动消失,失去发动机的牵引力,会增加刹车距离增加安全隐患。

但是事实证明在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手动挡车辆上,急刹车的时候只踩刹车(一脚踩死)的情况刹车距离和同时踩离合刹车的距离要长。

只踩刹车,发动机牵引力反拖会减少刹车距离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踩不踩离合器对车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为何要在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踩离合器,是因为只踩刹车不踩离合器的结果是熄火,虽然刹车杀住了但是刹住后还有发生后车追尾等二次事故。当第二次危险来临的时候车辆熄火了,剩下的时间根本来不及逃离车辆。这个在高速上是致命的。

很多人在紧急的情况下把油门当刹车,但是同时踩下离合器的话,就算你踩了油门也不会影响车辆效果,离合和油门一起踩的后果就是浪费油,踩着离合踩油门的时候车是不会动的,只能听见轰轰的加空油的声音。就算我们练车一开始经常听见很恐怖的轰油门的声音。

在紧急情况下对于一些对于驾驶操作并不是很熟悉的人来说,驾驶感觉不好的人在慌乱中真的会做出错误操作。但是听到轰鸣声时正常人都会吓得松掉油门立马换刹车的。所以建议在车减速的时候同时踩下离合器,这样就算错把油门当刹车,也不会出现各种新闻里油门当刹车导致的事故。

所以在急刹车的情况下到底要不要踩离合器?

答案是“要”

在急刹车的情况下,离合器和车辆刹车要同时踩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