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强行变线了

强行边线的司机就是在耍流氓,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已经被网友们“玩坏了”,此事之所以闹成这样,一切始于被打女司机之前的驾驶行为,那就是在国内极为常见的危险驾驶行为——强行变线。

从以下这张图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没有一辆打算从出口出的车在进入实线前变道,全部都是在进入实线区域后再伺机变道。

此类现象在国内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每每遇到被强插的情况都在心里暗骂,可是换个时候,自己却又在扮演者强插者的角色。

毫无疑问,大家在道理上都明白强行变线对于别人和自己的人生安全会造成威胁,可是主观上却始终没达到足够深刻的认识来战胜自己的“图方便”“从众心理”等“中国式思维”。

强行变线到底有多危险?小编不想多说,道理大家都明白,看看下面几个动图自己去感受吧!

不要以为上面的事故自己遇不到,每一次强行变线都有演变成上面那样的悲剧的可能。俗话说“要从自己做起”,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不要“强插”呢?其实就两点:熟路和忌急。

我们强行变线有很多时候都是出于到了路口前才发现走错车道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对道路的熟悉程度不足导致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尽量走熟悉的道路,如遇不熟的道路,可使用导航语音提示来提前预报应走车道,提前变道。

还有一种情况导致我们有强插冲动是因为一种“急切心理”,比如“错过这个路口又得开很远才有地方掉头回来”“大家都在插队,我要不插就越来越落后了”……无论多耗多少时间,都不如安全来的重要。

古语有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要逞一时“匹夫之勇”,而造成不良后果。别人过来“强插”能让则让,千万别赌气“强挡”。

鲁莽变道之所以遭人恨,皆因其毫无预兆又突然,令人猝不及防,稍有不慎就会害人害己。开车变道的操作,很能体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素质,为他人着想,也是与自己方便。懂得安全变道的人,才算是会开车的人。

小编献给大家一句话:“急一时毁一世,这种人老天自己会来收!”

延伸阅读

学车的你,请不要再诸多抱怨了!


学车过程中的各种不如意,各种艰难,让不少学车者抱怨连连,但是,抱怨真的有用吗?

不要说学车中的你有多么不如意,也不要说你学车有多么不高兴,别扯你学车有多难,有多苦。别告诉别人你难,你苦,你就不高兴!没用的,别人不会同情你的!

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过于贪婪,很多时候,学车中忽略了很多。是的,不得不说,在学车中我们有时候很难,但是我想说的是,社会上的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了考试。然而,不是每一个人的学车经历都是美好的,自然而然,难的,苦的、累的也就不止你一个人了。

在你觉得驾照无法拿到的时候,请你用眼睛看看那些比你更难的人他们是怎么度过的,人家比你难,比你苦他都能不抱怨不灰心,难道你就不行了吗?不是的!是因为你没有别人坚强,你没有别人能吃苦耐劳!你没有他们那能尝酸甜苦辣咸的精神!所以你只会叹息,只会怨天尤人,却不思进取!

对此,君想说,也许学车的过程不一定会一帆风顺,但是,遇到困难,抱怨是最没用的一种做法,迎难而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在此,提醒大家,学车,请不要有太多的抱怨,多一点努力,多一点坚强,驾照到手绝对不是难事!

汽车圈的那些经典谣言,千万不要再被这些谣言蛊惑了。


汽车圈的那些经典谣言,千万不要再被这些谣言蛊惑了。

谣言1:

“如果有人用鸡蛋袭击你的前风挡玻璃,请你千万不要启动前雨刮的喷水功能。因为鸡蛋在掺水后将呈现白色,阻挡视线率高达92.5%,你将被迫停在路边而成为劫匪的囊中物。正确方法是快速将车行驶到安全地区,再下车清理。”

辟谣

不知道这个92.5%的视线阻挡率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零有整这么精确。事实上,已经有人对此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鸡蛋打在玻璃上时迅速打开雨刷器,并喷洒玻璃水进行清洗,可以很快清除蛋液。

而如果像传言中那样,任由蛋液落在挡风玻璃上不管,几分钟后蛋液就会凝固,这时候再用玻璃水清洗也无济于事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降低车速,并迅速打开雨刷器,用玻璃水清洗挡风玻璃。

谣言2:

“千万不要喝留放在汽车里的瓶装水!瓶装水随车子在太阳下暴晒后,会使瓶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危害健康。尤其是当瓶子放置在温度很高的汽车后备厢里时,高温会让聚酯瓶发生变化,导致有害物质渗透进入水中。”

辟谣

瓶装水的瓶体PET中一般不添加增塑剂这种物质,正规厂家生产的水瓶也不会释放甲醛等物质。PET的稳定性是由聚酯材料的聚合度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温度小于120℃时,PET材料是十分安全的。而汽车内显然达不到如此高温。而市面上销售的正规瓶装水密封性都很好,即便在高温下长时间放置也不会滋生病菌。当然,开封过的水要及时饮用,不要长时间放置。

谣言3:

马桶吸可以打开车门?

近 日,一段“开车族震惊了!汽车门就这样被轻易打开了!”的视频在朋友圈中流传。视频中,一中年男子,手持一个马桶吸,走到一辆SUV旁,把马 桶吸贴在汽车门锁处,使劲拉了几下马桶吸。7秒钟后,取下马桶吸,再拉车把手,原本锁上的车门居然打开了。 随后,该男子又用同样的办法打开了另外两辆汽车的车门。 该视频还用文字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把值钱的东西落在车内,因为现在的车真的“不可靠”。

辟谣

事实上,马桶吸在车门表面的拉扯力,根本影响不到车门内部锁芯的机械结构,不管车子的铁皮有多薄,拉扯的人力气有多大都不可能。有网友指出,视频中男子用马桶吸打开后面两辆车时,疑似听到了“嘀嘀”两声响,而这个声音明显是遥控器开车门的声音。

谣言4:

据说把车牌第一个字母后头的小圆点去掉,电子眼缺少了对焦点,就拍不清你车牌照号码了!

辟谣

事实上,电子眼的对焦原理与单反相机是基本一致的,并不会以某个特殊的点作为对焦点,车牌照中间的点只是一个间隔符号罢了。另外,涂改车牌照属于违法行为,望广大车友不要铤而走险,遵守交通法规才是正道。

谣言5:

停车时不能直接挂到P档熄火,这样会严重损坏变速箱。

辟谣

此前网上流传——“正确的停车方法是:踩刹车,先挂N挡,松脚刹,拉手刹,熄火,再进P挡。如果停在坡上,第三步要先拉手刹,再松脚刹。直接从D挡挂到P挡,你的变速箱就快完蛋了。”帖子里说得头头是道,让不少网民信以为真。然而这样的做法根本多此一举,与直接挂P档熄火对于变速箱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谣言6:

“狗尿对轮胎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多小区里的车辆轮胎都用木板之类的东西挡住,因为狗尿对轮胎和轮毂都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轮胎的侧面是最薄弱的地方,而狗恰好都尿在此处,使得轮胎表面上虽然看着还可以,内部却已经很脆弱了。”

辟谣

其实,狗尿并不是什么生化武器,其中所含的物质也不能与橡胶发生反应。狗尿的最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有少量的尿酸和尿素。狗尿的pH值一般在5.4-8.4之间,这完全不足以对橡胶产生腐蚀作用。由于汽车轮毂表面均经过抗腐蚀处理,对强酸强碱都有一定的抵抗作用,所以我们完全不用为狗狗的圈地行为反应过度,多检查检查您爱车的胎压才是预防爆胎的良策。

谣言7:

汽车皮薄or自重轻or没有防撞钢梁,毫无安全。

辟谣

事实上,汽车安全与否主要看车身钢梁的设计,不仅要对车内人员做到足够的支撑和保护,还要具备一定的吸能作用。而表面铁皮的厚度,对于轻度的剐蹭还有一定的抵御作用,但对于中高速的碰撞,并不会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自重高的车虽然在与其他车的碰撞中会有一定的优势,但如果你撞的不是车而是墙呢?美军坦克曾经在阿富汗遭遇交通事故滚下路基,车身没什么大碍,但撞击力在没有缓冲的前提下直接传递给了车内乘员,导致二死一伤。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车重和钢板厚度不是评价一款车是否安全的根本参数。近年来,欧美车系也加入了轻量化的大军,类似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

拒绝谣言,转发拯救低智商~

还不学车,不要再抱怨学费增长啦~


不少学员会跟小编咨询,什么时候学车的费用能少一点啊?小编只能遗憾的告诉大家,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呢,基本不可能。想学车的还是不要犹豫赶紧学起来哦~

为什么学车的价格一直在涨,它一直在涨???估计这是非常很多人的疑问,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个中缘由。

1、驾考难度逐年增大

回顾2014年一年考驾照难度就增加了4次:每科限制5次机会;科目二考试全程不可停车;科目三路考必须满3公里;增加一项科目四。

之后的2015年、2016年,又一年一年的增加了很多的难度。小便现在看着这些考试规则,真是很庆幸自己学车学的早一些,不然放到现在,可能也通过不了。

所以大家所,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学费肯定也会越来越多了。

2、驾考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

2009年之前1个月左右拿到驾照;2010-2013年3个月左右拿到驾照;2015年以后基本要半年以上拿到驾照,其他一些地方,像广州、深圳等地一年左右才能拿到驾照。

以你为一些政策的规定,现在的科目二、科目三的训练必须达到规定学时才能报名考试,这无疑是增加了一项隐形的限制,时间长了,各种场地费,人工费也会越来越贵的。

3、物价上涨、工资上调导致的学费增加

其实换个角度来想,现在的学费真的只是在数值上增加了而已。

就拿杭州为例吧,2011年之前学车费用3500元左右,差不多是一个简单工薪族的一个多月的工资,真的是斥巨资学车;

在2012-2014年学车费用4000元左右,一个月的工资足以应付;

现在,互联网学车的热潮下,学车费用5000元左右,还有各种优惠啦、分期啦,实际上成为了一项大家能负担得起技术提升。

其实说了这么多,小编绝对不是为了危言耸听,而是希望提醒那些觉得现在学车费用贵就不去学车的人们,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间段,越犹豫越会后悔。

不管是考试难度增大还是培训周期延长,都将会使考驾照的成本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随之就是报名费用将会更高。所以大家都赶紧把驾照拿到手吧,省的以后有不必要的麻烦和更多的开支!

开车的注意!雨天这些危险动作不要再做了


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一天比一天多。雨天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天气,雨天开车玻璃容易起雾、视野清晰度下降、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再加上阴雨天气给人们带来的郁闷情绪,开车上路有时会遇上一些小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出车前的检查

下雨天开车出门一定要检查雨刮,把雨刮器的每一个挡位都试一遍,看其是否正常工作。

留心雨刮器的刮片刮水干不干净,如果不干净的话一定要及时更换。因为雨天驾驶如果雨刮失灵的话,后果会很严重。

磨损到极限程度的轮胎也是雨天行车的隐患,所以开车之前要注意轮胎是否有不正常的磨损。

放慢油门、保持安全车距

雨天视线不良,要慢速行车,保持前后车距,更不要频繁超车。道路因下雨变滑,轮胎的附着力下降。车速过快,制动效果明显下降,发生事故的机会增多。

动作不要太“猛”、禁止加速超车

当车辆在潮湿路上行驶,车轮的抓地力会随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如果操作过猛很容易发生“水滑”。雨天行车踩制动踏板时要采取“点刹”的形式,连续轻踩使制动力输出平稳均匀,避免车轮抱死。

在雨天驾驶,不宜突然变线换道,更不宜突然加速。车速相对较高,司机的视角变窄,加上路面湿滑,强行越线超车时,稍动方向就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引发车辆侧翻等意外事故。

雨天路滑、勿紧急制动

刚下雨的头几分钟是最危险的,刚刚下雨的时候由于路面浸湿的不均匀,造成了四个轮胎的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平等,这时行车应该降低车速,要特别注意不能急刹车。

如果车速过快,那么制动距离将会大大延长,几乎无法保证行车安全。另一方面是雨天行车高速制动时,极易发生侧滑和甩尾,使车辆失去控制。

合理使用灯光

雨天开车,除了谨慎驾驶以外,要及时打开雨刷器,开启空调除雾。此外,要合理使用灯光,灯光不仅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还能提示其它车辆自己的位置,可大幅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雨天不要开启远光灯,因为造成的反射将会影响司机视线。

注意观察过路行人

由于雨中的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披,他们的视线、听觉、反应等受到限制,有时还为了赶路横穿猛拐,往往使司机措手不及。

遇到这种情况,司机应减速慢行,耐心避让,必要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切不可急躁地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抢行。

涉水行驶正确方法

车辆的涉水行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很多部件都会受到很大的损伤。

一、小车涉水不能超过40厘米

只要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再涉水行驶就有一定的危险了。速度快会增加汽车的实际过水深度,导致雨水从机舱或从底盘进入驾驶室内。

应避免与大车逆向迎浪行驶。如通过观测,水位较高,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常见车型的最大涉水量深度不一,其中越野车约为60厘米,小车不能超过40厘米。

如果水面超过了排气管,禁止启动发动机,最好马上拨打救援电话,并尽量使车辆前高后低,经专业人员检查没有进水后再重新启动汽车。

二、汽车涉水时不要加速

车辆涉水时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油门不回收,也不要加速。应该低挡中高油门匀速通过,而不能快速驶过溅起大浪或水花。

三、汽车水中熄火,切不可立即启动

车辆水中熄火,尽快采取措施把汽车拖到积水少的安全地点。发动机进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水可以通过空气滤芯从进气门进入,再由进气管进入缸体。

此时千万不要再尝试启动发动机,否则极可能造成发动机曲轴、连杆等重要部件变形,造成汽车发动机抖动,严重的可以折断部件。

在水中熄火很可能导致发动机进水,熄火后只能挂空挡拖车进修理厂清理。

四、汽车涉水后,及时排除刹车片水分

鼓刹制动的汽车一定要及时排除刹车片水分,否则车辆在涉水后会失去制动,造成严重危险或事故。

具体操作是:低速行驶同时踩油门并轻踩刹车,不会一脚两用的人可以多次踩刹车,此时注意车速一定要慢。反复多次,使刹车鼓与刹车片通过摩擦产生热能蒸发排干水分。

以上就是雨天行车的注意事项,雨天行车安全第一,注意降低车速,保持安全车距。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