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冷空气来袭,骤降10度!冬季行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昨天晚上,降温降温降温!双十一刚剁的手,快递还没到,冷空气已经提前发货!最快明天就能签收!

冷空气到啦

11日,乌鲁木齐率先“签收”强冷空气;

12日,兰州、西宁、银川、西安、呼和浩特、太原的强冷空气也将陆续到货;

13日,强冷空气影响范围将达到最广,华北、东北一直到江南、西南等地多个省会级城市将先后收到这份特殊的“快递”。

降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13、14号,即明后两天,预计,11月13日至14日,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下降7 ℃到10℃!

14日早晨苏北地区最低气温仅剩4℃以下!

昨天下午2点多

各地气温仍达到19-22℃左右

依然是暖意洋洋

但是!

冷空气已经蹑手蹑脚的来喽~而且,不仅降温,还要下雨!昨天晚上的一场雨更是推波助澜,一场“冬”雨一场凉的节奏,根据江苏省气象台,11月12日夜里,全省多云转阴有小雨。

11月13日东南部地区阴有小雨并渐止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到晴。

看来,这波冷空气来得迅速明显,大家还是把刚刚剁手的秋衣秋裤都安排起来吧!

1、增强冬季行车安全意识

冬季霜多、雾多、雨雪多、气温低,环境复杂,对行车安全有较大影响。驾驶人员应提高对冬季安全驾驶的认识,加强冬季驾驶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到防冻、防滑、防事故,掌握处理冬季驾驶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方法。切忌在冬季仍以其他季节的驾驶习惯行车。

2、及时了解路况信息

驾车出行前,提前通过电视、广播、交警官方微博等方式掌握天气、路况等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3、车辆换季保养

要做好车辆的换季保养工作,对车辆制动、转向等系统及气路管道、水路管道、油路管道等各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保养,为车辆装备必要的防冻装置,按规定添加机油、齿轮油。

4、防冻液

车辆在日常维护过程中,有可能在防冻液中加入过普通水,则必须更换防冻液。冷却液不足的要补足,否则会使发动机水温过高,导致发动机机件的损坏。更换防冻液要严格按产品使用方法操作,关键是要注意尽可能地放干净水,尽可能地排完气,不要产生“气阻”,要尽可能地加足,待发动车辆运转一会后观察情况,适量补足。要做到勤检查,勤补充。

5、蓄电池保暖及充电

汽车的蓄电池多为铅酸电池,在严寒的环境里往往会因受冻而降低功效,可采取适当措施为蓄电池保暖和充电。

6、注意检查轮胎

冬季气温寒冷,橡胶在低温环境里相对变硬、变脆,因此气压是否合适直接影响轮胎寿命和行车安全。气压过低,会使轮胎壁折曲度增大,加上低温很容易使胎壁橡胶发生断裂;气压过高会使轮胎抓地力降低。要注意检查各个轮胎的充气是否均衡。在冬季尽量将车辆轮胎更换为雪地胎,更安全。

7、大风天需谨慎驾驶

大风天开车时,应把车窗玻璃摇紧,防止沙尘飞进驾驶室,影响驾驶者的视线;如果驾驶的是货运车辆,对车上装载的物品要捆扎牢固,防止被大风吹走或散落,更要防止车上物品掉下砸伤行人;在大风天,为避免出现高空坠物砸车的现象,停车不要溜边儿,最好远离楼房、电线杆、枯树,实在没有地方停车也要尽量远离阳台和窗户。

延伸阅读

有哪些错误的汽车常识需要注意


现在互联网不断发展,往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谣言,比如一些汽车的常识就是错误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辟谣。

谣言:日/德/美系车XXX好,XXX不好

辟谣:如果按品牌来讨论车型普遍特点或许还有点依据,可是按照品牌国籍来讨论未免有些太外行了。在汽车零部件国际化的年代,没有哪家整车厂造出来的车是纯正的made in XXX。人家TRW(天合汽车集团,美国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都被ZF(采埃孚集团,德国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收购了,连零部件的国籍都不能单一化,更何况整车呢?

科普:从国籍看,日产和雷诺研发平台基本公用、福特福克斯是欧洲设计研发的、自主品牌汽车很多零部件都来自进口/外资/合资供应商……从特点看,通用、福特等美国品牌旗下很多车型油耗在同级车中名列前茅;大众、宝马等德国品牌也经历过大规模召回;在欧美的汽车碰撞测试中,丰田、斯巴鲁等日本品牌旗下车型也名列前茅。贴标签归类是人类常犯的错误,希望大家在选车时能够避免误区和偏见,买到自己中意的车。

谣言:销量大的车就是好车

辟谣:销量数据一直都是衡量产品优劣的有力标准,放在汽车上也一样。但是我们在买车的时候买的只是那台车么?不需要售后服务么?遇到问题不需要向厂家/经销商反馈协商解决么?这年头只是想买台裸车的有几个?既然买的不只是车,那么销量大绝对能代表汽车本身做得好么?

科普:我们买车基本都是去经销商的4S店购买的,所谓4S店是一种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企业。也就是说我们在花钱购车的同时也为很多汽车本身以外的相关服务性商品买了单。基于此种捆绑消费/销售模式,销量衡量的应该是汽车及相关捆绑商品的总体产品力强,而不能绝对反映出汽车本身的产品力。

谣言:加价卖的就是好车

辟谣:大家得加价才能提到车,这车就好?饥饿营销没听说过么?中国人总是爱凑热闹,这一点毋庸置疑,看看街上的各种强势围观、每一家苹果专卖店的排长龙……供不应求在国人眼里似乎都是好东西,但是随大流的产品选择真的适合自己么?

科普:加价提车屡禁不止,从某种意义上确实十分扰乱市场氛围。这其中原因大致分为两点,一是汽车生产厂家产能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二是部分经销商/厂家可以压货,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关注。无论哪一点都不能说明加价卖的车拥有更强的产品力。

谣言:配置越多越实在

辟谣:现在的车型配置越来越丰富炫丽,以前之能在高端车型上看到的许多配置现在都在中低端车型上普及开来。确实,在不怎么了解汽车的人眼里,这些看似高大上的配置会让他们眼花缭乱、心神不宁,同价位配置越丰富的车型,就觉得厂家越厚道。试想下每个厂家都会做市场调查,难道他们就那么二做出配置不高的车型拿出来卖?这么多配置真的实用么?平时真的都会用到么?

科普:汽车厂家在规划设定每款车型的时候都有基于市场调研数据的目标人群,所以无论其配置丰富与否、价位如何,都是充分考虑过目标用户需求的,基本上都还是物有所值。如果在对比两款同级车时,一款配置明显比另一款丰富,那么配置上不足的车型往往在内部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下了更多的功夫。看不见的部分才是最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因为这些部分直接决定了一款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谣言:车皮越厚越安全/车身越重越安全

辟谣:日系车皮薄车轻,德系车皮实、车身重所以更安全?可是没有任何数据能够说明所谓的德国品牌汽车的安全性能优于日本品牌汽车。当然,更没有任何有力数据能够说明车皮(也就是车身覆盖件)和车身重量与车辆安全性能有绝对关系。就因为一组日系车被撞得十分惨烈的图片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德系被撞成这样的图片同样能找到这么多!只能说你们都被经验主义给误导了!

科普:车身覆盖件(也就是俗称的车皮、车身钢板)承担的是外观装饰以及封闭薄壳状的受力的作用。但注意了,这里所谓的“受力”不是说它能够算作车辆安全部件,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具有一定安全功能的外观件”。车身覆盖件的受力作用的目的在于保护行人,而非保护车内驾乘人员(这项功能交给了车架、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真正的安全部件)。至于车身重量,只有在两车强度,结构等等其它参数都一致时对撞,因为惯性大受到的负加速度小,对撞的时候确实越重越安全,但是这不能说明车越重越安全,只能说明车越重杀伤力越大。而且车重增大会导致很多其它安全性能指标下降,比如操控响应、刹车距离、加速响应等,当然,油耗也会更高……

谣言:涡轮增压更有力、更省油

辟谣:这又是一个被不良商家忽悠出来的“毒瘤”。“涡轮增压更省油”的说法值得其实是在同等功率下,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于自然进气发动机由于升功率更高,排气量更小,在涡轮增压器启动前的油耗只比同等排量的自然进气发动机略高(因为涡轮迟滞效应会增加油耗)。而“涡轮增压更有力”的说法又是与同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相比,拥有更强的动力。话说这样那强项比弱项来忽悠也太没节操了吧!

科普:涡轮增压器并不是什么先进的“黑科技”。在民用车型铺盖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初的目的只是单纯提高升功率,也就是在有限的排量(有限的发动机体积、重量)追求更强动力。而现今各个汽车厂商推出大量涡轮增压车型的目的其实是在于应对越来越严格的车辆排放管理制度。更小的排量意味着更低的排量税,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重新拾起了涡轮增压技术(上一个涡轮热潮结束于上世纪80、90年代)。现在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由于动力需求,涡轮增压器启动转速越来越低,省油的那部分几乎只剩下了怠速。总体来讲,涡轮增压发动机相比传统的自然进气发动机的优势主要在于更低的排量税,而在维修保养、动力输出舒适度等方面往往不如传统的自然进气发动机。

各位准车主们在选车、购车时不要被谣言所误导,能够通过理性的认知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希望那些不负责的媒体、商家不要使用这些拙劣手段来忽悠汽车文化本来就很匮乏的中国消费者。

开夜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驾龄时间长了,总会有需要夜间行车的时候。个人是挺不喜欢开夜车的,毕竟到了晚上光线不好,视野不如白天行车那么开阔,开夜车对小编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可是身边很多朋友却很喜欢开夜车,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夜间行车的路况没有白天的路况复杂,人少车也少,因此很大一部分的车主都喜欢夜间行车。但是,夜间行车也有夜间行车的危险,如果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几条开夜车的注意事项,提醒一下各位喜欢开夜车的司机们注意安全,当然,不喜欢开夜车的司机也要学习一下,有备无患~

1.最基本的就是要控制车速。由于晚上人少车少,司机喜欢高速行车,偏偏这种情况是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夜间的视线明显不够早上的好,眼睛很容易产生疲惫感,万一出现紧急情况,司机很可能反应不及。因此在转弯、路口、坡道、隧道、桥梁等情况下,应该降低车速,做好随时刹车的准备;

开夜车

2.跟车不能跟太紧,理由同上,司机很有可能在前方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跟车太紧导致前后车辆相碰撞;

3.打起精神,避免疲劳驾驶。开夜车的司机很容易在行车过程中打瞌睡,而且因为晚上光线不好,司机看不到道路景观,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可以用不停改变远近灯光的方法,既能提醒其他司机注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视觉疲劳。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在疲劳时,找休息站停车休息,千万不要强行开夜车;

4.最后一点,不能贪图小便宜。新闻偶尔会有报导过,有些犯罪分子会将例如提包等物品故意仍在路上,如果司机贪图小便宜,停车拾物,可能会有犯罪分子从旁边的草丛窜出,进行抢劫。

高速公路行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高速公路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高速公路上应该如何安全行车,下面是正在学车的新手们在高速公路如何安全行车的必修课:

1、两条车道,右侧大货车后边跟着小车的时候,不要超车。

2、高速上能不压的东西就别压,哪怕看着是个塑料袋。

3、遇到路面颜色不一样时一定减速再减速,一个半公分高的小坎,就能让你的车胎爆掉。

4、高速上急刹车的时候看下后视镜。

5、出口开过了就下一个口掉头,高速上急刹并线或者倒车都是致命隐患。

6、高速上切勿开车斗气,一旦出事绝不是小事。

另需提醒的是在非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①弯道不能超车,

②坡路不能超车,

③过桥不能超车,

④前方有路口、道口不能超车,

⑤对面200米以内来车不能超车。

以上就是高速公路行车的必修课,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比较规范话,但是如果稍微不留神也是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产生的。

新手开车有哪些易犯的错误需要注意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汽车驾驶人2.44亿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学车考驾照的人越来越多,马路上的新手也多了起来,在遇到情况复杂的马路上,大部分新手还是会茫然,拐弯时不打转向灯、超车时不开指示灯等,很多事故也都是新手造成的。

一、误将油门当刹车

很多新手都表示:“刹车和油门都由右脚控制,一紧张起来很容易乱,”开车上路如果真的将油门当刹车踩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建议,新手只要在开车,右脚不在油门上就一定在刹车上,只要没有加油、收油,就要及时把右脚放在刹车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把油门当作刹车踩了。

 二、超车不看后视镜、不打灯

开车上路,超车是常事,但是有很多新手司机在超车时就忘了打灯,也忘了看后视镜,直接就超过去了,这种情况不发生车祸你相信吗?在超车变道时,一定要提前打转向灯,这样后面的车就知道你要转向,自然会放慢车速。在开转向灯后,要立即看后视镜,然后慢慢向你要转的方向变道。

 三、车速忽快忽慢

如果要说高速上开车最怕什么,大部分司机应该都是最怕前车突然停车,或是前车突然减速,要不然就是一会快一会慢,这样不仅对其他车辆不利,也对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有影响。所以,如果是在道路上正常行驶时,除了超车、停车外,都要保持车速均匀。

四、带手刹长时间行驶

开车忘记松手刹是新手经常犯的错误,带着手刹开车,由于手刹拉线拉长,会导致汽车刹车性能下降。若长时间拉起手刹行驶,严重则会因长时间的摩擦轮胎造成高温起火。因此,开车中如果感觉车有“咔嗒”声音,就要立即查看手刹是否放下去。尽量在起步前观察仪表盘上相应的指示灯。

五、不熟悉挂错挡位

换挡是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基本功之一,很多新手都出现过挂错挡,经常会犯的错误是:停车时忘了挂入P挡,行驶时不小心挂入低速挡位,但却长时间保持高速行驶,如果在换挡时不到位,硬推硬拉,还易打坏齿轮,不但损坏机件,还易引发事故。

 六、离合器长时间半联动

对于手动挡轿车,在城市道路行驶,不可避免地会经常使用半联动,尤其是在复杂路况。新手由于害怕控制不好车速会使用半联动,但离合器长时间处于半联动状态,离合器片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车主可在适当时候踩死离合器或松开离合器,只用挡位和刹车来控制车辆速度,尽量减少离合器在半联动状态下行驶。

 七、不看路边指示牌

新手在开车时由于太紧张,不会注意路边、路上方设置的指示牌,经常会发生走错路的情况。因此,驾车中一定要多注意观察路面和前方路口处的交通标识,正确选择自己的行车路线,即使是错过了出口,也要前行等待下一个出口。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