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压明明加够了,为什么轮胎还是有点瘪?

你平时有检测轮胎再出门的习惯吗?不少车主都有早上开车出门前检测胎压的好习惯。这时就有车主有些疑惑了,轮胎气压明明是前一天加够的,怎么这么快就有点瘪了,难道轮胎有问题了?

1,胎压明明已加够,为何有点瘪?

其实,轮胎有点瘪是属于正常情况的。那是由于现在使用的轮胎都是真空胎,正常胎压为2.2-2.6bai。只要在加气时达到车辆说明书规定的标准气压后就可以了,无论是否有些瘪。不过,车主一定要注意,轮胎气压必须要保证刚刚好,不要过高或过低,否则是会加剧轮胎磨损的。

2,轮胎“inside”标识的作用是什么?

轮胎上的“inside”标识,既不是用来看轮胎品牌的,也不是用来看车辆型号、规格的,而是用来判断轮胎是否装反的。当你看到你的车子上轮胎的“inside”标识在外侧时,就表明轮胎装反了。如果轮胎装反了,既会影响行驶的舒适性,还会加剧轮胎磨损。

3,轮胎上的“黄点”是什么意思?

大部分汽车轮胎上有一个“黄点”,其实这个“黄点”是指轮胎的最轻点标记,也就表明整条轮胎上这一点是最轻的部位。因为气门嘴处是轮胎上最重的部位,为了能使轮胎上各点的重量相等,保持重量均衡。

气门嘴和“黄点”相重合,两点互补,就可以保持整条轮胎重量的均衡,能更好地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精选阅读

夏季炎热,学会适量调节胎压,预防爆胎!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车辆爆胎的发生概率也明显提升!调整轮胎胎压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措施!跟着小编来看看如何预防!

什么是胎压?

胎压,严格意义上指的是轮胎内部空气的压强。轮胎胎压也是汽车的血压,胎压的高低对汽车的性能和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每辆车的说明书或车身上都会有与胎压相关的介绍,表示轮胎载人和不载人时的标准胎压。

夏天要调整胎压吗?

夏天温度较高,轮胎内部的胎压会有所上升。但重点是,轮胎温度每上升10摄氏度,轮内的胎压仅会上升0.1BAR左右。也就是说,如果环境温度为30 摄氏度,轮胎经过暴晒并行驶后温度最高上升到80摄氏度,那么轮胎上升了50 摄氏度,胎压也仅仅随之上升了0.5BAR。

小轿车的标准气压通常是2.2-3BAR, 即使温度暴涨,胎压上升了 0.5BAR, 一般也不会超过最高限值,因此只要平时胎压不打那么高,都不用担心会爆胎。

胎压的影响

胎压大:

1、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就会降低,影响制动效果,导致方向盘震动、跑偏,使行驶的舒适性降低。

2、加速轮胎胎面中央的花纹局部磨损,使轮胎寿命下降,车身的震动变大,间接会影响到其他零部件的寿命。

3、导致轮胎胎体弹性下降,当遇到路面的钉子等尖锐物体时,很容易受到冲击产生内裂和爆破,造成爆胎。

胎压小:

1、油耗上升,也会造成方向盘沉重,车辆易跑偏等。

2、轮胎各部位的运动量增大,过度的碾压造成轮胎的异常发热,使得帘线以及橡胶的功能降低,引发脱层或者帘线折断与轮辋之间产生过度的摩擦造成胎圈部位损伤和异常磨损。

3、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成倍增加,还会造成胎温急剧升高,轮胎变软,强度急剧下降,车辆高速行驶,也会导致爆胎。

发生爆胎意外时怎么办?

1、前轮爆胎时:车身会向爆胎一侧偏或摇摆不定,此时驾驶人不要慌张,切勿向相反方向猛打方向盘,而是应该双手紧握方向盘,向车辆偏移方向轻打方向盘修正行驶方向。同时通过逐步放松油门的方式缓慢减速,当车身姿态可控时,再逐级减挡,并反复轻踩刹车,将汽车靠边停下。

2、后轮爆胎时:汽车尾部会摇摆不定,但方向不会失控。驾驶人应双手紧握方向盘,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同时反复轻踩刹车,并通过松油门、减挡的方式将车靠路边停下。切记,同样不可猛踩刹车。

测胎压应该在车空载时,还是满载时呢?


轮胎胎压与车的负荷量有什么关系?究竟是在车坐满人还是在空驶的情况下测得的胎压才准确呢?想必不少人都曾产生过这个疑问,下面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空载与满载的胎压有区别吗?

答案是有区别。一般来说,前轮胎压等于或略小于后轮胎压,空载时胎压略小于满载时胎压。不过不同厂家的汽车,官方说法不一,大家可以在车辆用户手册或者驾驶室车门(B柱附近)、油箱盖、储物箱等标有轮胎型号的地方找到车辆的胎压推荐值(一般会有满载和空载的区分)。

胎压太低,轮胎容易过热,钢丝容易断,导致爆胎。胎压太高,刹车距离会超长,奔跑升温后轮胎压力增长容易超限爆胎。官方数据应该是综合考虑轮胎结构,滚动摩擦,胎温变化,胎压极限,刹车效果等因素,选择的最佳数据点。

车开起来后胎压会随温度增加而升高0.2至0.5左右,长时间夏季高速行车,或许更高,刹车距离和爆胎几率都会随之变化。通常胎压推荐值是指轮胎在冷却情况下测得的胎压。轮胎冷却情况的定义:停车后至少三小时后或轮胎行驶不超过2公里。如果只能在热胎时测量胎压,请将所测得的胎压数值减去大约0.3巴(=4psi)就是轮胎冷却充气压力。

总之,检测胎气压,空载与重载,热胎与冷胎都有差别。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数字,就最好空载和冷胎时检测。

汽车轮胎吃胎是什么意思


吃胎:简单点讲就是有一个或多个轮胎内侧、外侧“无规律”磨损,比起没有“磨损”(吃胎)的轮胎,其磨损得特别快,且可以明显的判断(发现)轮胎花纹无规则的磨损和行驶当中出现的一些“较异常”现象。如:跑偏、方向掌控差、车身摆动或方向盘抖动等。若不及时解决故障,有可能导致轮胎报废。

导致的原因常见:

(一)轮胎气压不足、过高、超载;

(二)定位参数不正确:

A、前束过大;

B、前束过小;

C、倾角参数异常;

D、转向机构内外拉杆调整不良;

(三)轮胎轴承松旷或是损坏;

(四)底盘悬架球销间隙大、松旷;横拉杆部件松旷或有间隙;

(五)车桥体变形;

(六)人为操纵驾驶原因,与驾驶习惯有一定关系;

(七)选用轮胎时,花纹不一致,或是花纹深浅不一;

(八)轮胎动平衡参数不对;

(九)钢圈变形;

(十)轮胎本身质量原因;

(十一)安装不正确;如未按轮胎带有标记(方向)的箭头正确安装。

不排除其他部件或系统导致的原因,发现“吃胎”现象时,应及时检查,以实车检测结果为准,再对症检修、维护、调整、更换(故障件)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四轮定位”的调校,确保能及时减少一定损失和人车安全。

1.吃胎简单的说就是有一个或者几个轮胎内侧或者外侧不正常的加速磨损比起另外几个轮胎某一个胎的某个部分磨损的特别快,可以在检查轮胎的时候明显的看出来花纹下的别别的胎或者同一个胎的另外部分下的深很快造成偏磨导致该轮胎报废。

2.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原因

a.四轮定位不准确造成四个轮胎不是在标准要求的横竖两条直线上那么同侧的2个轮子在跑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生吃胎现象或者前轮或者后轮主要是不走直线了车辆自行矫正造成某个轮胎的某个部位对地摩擦力不正常加大加速磨损。我说的有点不清楚没想好怎么表达总之吧你想像一下一个车的四个轮子应在一个长方形的四个定点的位置如果不是那么跑起来就会较劲就会造成轮胎磨损。

b.前束调节不准确也会造成吃胎前束是什么呢就是前轮向内侧稍稍倾斜的一个角度类似内八字这是高速稳定行车的最佳角度所有的车都有一个自己的前束角这个角度没调整好也会吃胎道理同第一条

c.方向机故障也会造成吃胎跑偏等

d.大梁不平整失型也会造成吃胎比如有些事故车吃胎的原因就是大梁车身变形了

e.各个轮胎的气压差异太大也会吃胎不同规格的轮胎混装也会吃胎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四只脚不和谐了不在一个顺畅的环境干活了就会吃胎因为吃别的吃不动哈哈哈哈

主要原因差不多就这些把

3.如何解决呢大梁变形的没办法只能去校正其它的都自己看着办吧不难绝大多数吃胎都可以用调前束和四轮定位的办法矫正

夏季爱车注意事项 避暴晒小心胎压防爆胎


炎炎夏日,相信很多车主都有这样的感受:汽车只要在露天放上一段时间,再打开车门就会感觉热浪扑面,车内温度让人不敢靠近。面对高温,外出时人车都要做好“防晒”工作,同时不仅要防止车辆被暴晒,还要防止爆缸、爆胎。

准备一件防晒车衣

天气炎热,当您从空调房出来时,不要立刻进入在烈日下久放的汽车之中。因为强烈的温差,会容易导致人体感冒,车内闷热的空气甚至会让人晕厥。最好的办法是选择阴凉地方停车,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在停车时给爱车准备一件防晒车衣,或者类似的防晒用品,如遮阳板等放置在前后车窗,遮挡阳光对车内的直接暴晒。在阳光下暴晒超过一个小时,应先打开车门车窗充分通风。除此之外,新车使用的前6个月内,不要紧闭车窗,要让车内保持良好的通风。

经常检查轮胎

长期在公路路面行驶时,汽车轮胎也受到很大的考验。夏季公路道路的温度往往高达7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胎压过大的汽车轮胎非常容易爆胎,引发交通事故。在夏季这样的高温条件下开车,出车前要经常检查轮胎的温度和胎压。如果发现汽车轮胎温度过高,不要尝试使用泼冷水等方法降低轮胎温度,因为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胎面和胎侧胶层各部分收缩不均而发生裂纹,间接导致爆胎现象。

让易燃易爆品“绝迹”

打火机、易拉罐汽水、纸张等易燃易爆物品尽量不要放在车内被太阳直接暴晒的地方,否则在阳光直接暴晒下,容易着火或爆炸,导致车辆自燃,后果不堪设想。建议车主简化车内装修,尽量选择环保材料。

防爆缸,防“开锅”

由于过度暴晒、长时间在高温下行驶等原因造成的汽车爆胎、开锅等情况经常发生。若行车过程中,发现温度表的指针已经指向高温度区,则应立刻将车停下“退热”,停车选择阴凉通风处,可打开发动机罩通风散热。如果水箱出现“开锅”现象,千万不要熄火加水,应停车等待维修厂工作人员来检修,不能继续行驶。

车上明明有导航为什么你还用手机导航?


在用车中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候很让人费解。买完车之后,车主都会对汽车做一些配置和外观上的升级,对于普通车主来讲,买车讲究的是家用,由于价格的原因会在汽车的一些配置上作出一些妥协。如倒车影像、导航都要自己后期加装。其实很多车型低配或中配没有导航或倒车影像,都是4s店自己加装之后再卖给车主而已,跟车主买车之后自己加装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今天我们并不讨论这些配置到底如何加装、多少钱!而是讨论一下加装之后使用的频率。

作为车主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当你去一个陌生地方需要导航时,你是下意识的开启加装的导航(或原厂),还是直接打开手机用在线地图导航呢?对于不同的车主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车主认为汽车加装完导航之后,去什么地方都会特别方便,但是车主忽略了一个客观的事实。目前道路建设非常频繁,开通了很多道路,如果导航不能及时升级的话,恐怕容易迷路。之前就碰到过这样的车主,在陌生的地方跟着导航指引走,结果走着走着导航上没路了,十分让人尴尬。他也到4s店说出了自己的碰到的问题,其实解决的办法就是升级导航。如果是原厂导航的话,每次升级导航都需要额外的购买权限,或交部分工时费。如果是自己加装的导航,也需要到加装店升级导航,当然升级导航并不是免费升级也得花钱。最重要的是导航升级的频率,品牌不同导航推出版本也不太相同,如果1年升级一次还能接受,如果半年升级一次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了。之前小编也写过如何自己动手升级导航的文章,可是由于升级难度比较大,车主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并不建议车主自己升级。

另一部车主,即使车上有导航他们也会打开手机,用手机上的地图导航。手机上的地图有几个优势,地图实时更新、GPS定位精准、4G在线时时报告路况等,当然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能拥有这么多功能确实在行车中给了车主很多帮助,不过手机导航也存在这一定缺点。用手机导航,很多车主都会购买一个手机的导航支座,其实这个导航支座对行车安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在行车中频繁的看手机本身就很不安全,况且目前很多“低头组”都在沉迷于此,开车过程中万一精神不集中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说了这么多那有没有一款导航兼两家之长呢?其实还真有,就是车企们特别推崇的“互联驾驶”,这个概念早就被提出而且也在一些高端车型中应用。当然这个互联驾驶的概念并不局限于导航,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以宝马为例:它能为驾驶者提供紧急救援、道路救援服务,车辆保养相关提醒。利用BMW互联驾驶服务,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解锁或在车辆被盗时找到车辆的位置。互联驾驶服务还提供即时交通信息、新闻、天气方面的信息。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功能,提供目的地详细信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访问您的社交网络和音乐平台。通过移动办公室、及时接收短信、电子邮件并更新日历等。这也仅仅的是开发了一部分,还有很多潜在的功能需要根据大家的用车需求来开发,当然对于普通车主来说,问题依然停留在汽车有导航,却依然喜欢用手机导航。这本身并不冲突,只是大家用车的一个习惯而已,其实加装导航有时候只是让汽车多一项配置,至于实用性可能真没用手机导航好用。

冬季低胎压更容易爆胎,80%司机都不知道!


冬季低胎压更容易爆胎80%司机都不知道!

轮胎爆胎的危险性众所周知,每当到夏天,基本每个维修厂的师傅都会告诉车主:

轮胎么充气太多气,当心车胎被搞爆了。

给了广大车主们两个印象:

夏天才是爆胎的高发季节;充气太足是引发爆胎的主要原因。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那样的你就陷入到了一个误区,在这里必须郑重地告诉你:

其实胎压低比胎压高更危险,车胎没气,必须第一时间打气!

以常理而论,轮胎爆胎有可控因素(超速、超载、磨损达到轮胎设计寿命)和不可控因素(与尖锐硬物碰撞等),其中不可控因素姑且不谈,可控因素中又该注意什么呢?无非是轮胎的压力与温度两个点。对于胎压和爆胎的关系,大部分的看法是:

“这还用说?胎压高会爆胎啊”

“是啊,跟气球一样,吹太大就炸了,没听说瘪气球会炸的”

但是,这是误区。

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通常都是去修理厂或4S店进行充气,以上地点的技工小哥通常有标准化的操作,不会将用户轮胎充太满,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因胎压高而爆胎的隐患在修理厂这一步就被规避了。但如果胎压低呢?“没气了,有空打足就行了,也就是费油加速慢,不碍事……”这恐怕是80%车主的看法吧!这里提醒大家:

低胎压的安全隐患其实比高胎压还大,冬天的寒冷气温+低胎压,其杀伤力远不止1+1这么简单。

科学道理是这样的

低胎压虽然不会让轮胎当场“炸膛”,但轮胎低胎压行驶时,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会变大,滚动产生的热量也要比标准胎压大很多,这股热量会使内部的帘布层变形、加速老化,同时,过低的胎压使轮胎的两侧外沿接触地面,无法成为整个胎面接触地面。在增加胎壁磨损的同时亦无法提供足够抓地面积,非常容易造成结构性损伤,最终导致爆胎和事故。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给你打一个简单的比分:小时候大伙儿掰钢丝玩,铁丝在反复掰动后会发热,强度也会变软,最后稍微用力就断掉了。轮胎也是同样,低胎压情况下木有空气对轮胎进行缓冲,轮胎内帘布层的金属丝反复受力加热,最后就是“BOOM”!

这绝不是在耸人听闻,但大伙儿也不必过分担忧,轻微亏气只要快点充气,也是木有问题的。但提醒大伙儿千万注意检查,保持良好的用车习惯,别拿亏气不当事儿哦!

保护轮胎 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轮胎胎压,每月进行气压检查 

2时刻注意轮胎的磨损标记

3轮胎橡胶保质期通常为4-5年,防止轮胎橡胶过期老化

4切勿超载驾驶

5不要在锐利物品或过分凹凸不平路面行驶

6冬季开车需先检查有没有胎地冻结现象(轮胎和地面冻结到一起即为胎地冻结),启动后可先慢速热胎

胎压监测成为汽车新配,汽车胎压你还敢忽视吗?


咱们伟大科技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如何进行轮胎的动态检测是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汽车工程师的热门话题,胎压检测从人工转向自动,无疑会带来诸多好处。好处之一就是你不会在轮胎被扎还毫不知情上路,造成为时已晚的后果。

胎压检测可有可无?

现在市场上很多的低配车型并没有配置胎压监测系统,表示该系统可有可无,认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其实,这是个行驶中不可无的系统。

你知道吗?正确的胎压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同时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以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因此,现在的轮胎都需要具有适宜的弹性。轮胎气压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其弹性的好坏,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轮胎的作用降低,而且减少其使用寿命。

胎压正确的好处:三个词简单概括,安全、耐用、节油。

胎压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状况 ;胎压自动检测系统这么好,为啥还没有得到普遍使用?

胎压监测系统(TPMS)其原理是利用一定的电子传感器,代替驾驶员实时监测所以轮胎的状况,在胎压过高、过低以及轮胎快速失压时发出警报的安全系统保障。可经实践证明,这些轮胎压力检测系统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压力传感器的安装问题及可靠性问题,因此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TPMS迟早会走进大众消费者的视野。

检测系统的分类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可将汽车轮胎气压自动检测系统分成三类:

1.无源、无线检测法:将无源传感器安装在轮辋上,通过传感器将轮胎的内压转换成电信号,通过高频振荡发射器发出的高频信号,高频信号接收器接收此信号并处理,通过仪表显示器显示实时胎压数值。当胎压显示异常时,系统将自动报警,为驾驶员发出警示。

2.磁敏检测:磁敏感元件安装在车轮制动底板上,检测磁场强度的变化,将磁场强度的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在仪表盘显示。

3.智能算法检测法

胎压自动检测真的是良心创作,发展前景很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胎压自动检测也会列入汽车行业法规中。

汽车轮胎为什么全部是黑色的


大家都知道汽车轮胎是由橡胶做的,但有没有想过轮胎是黑色的呢?要知道,橡胶本来是白色的喔!

白色 - 》五彩 - 》黑色

十九世纪,当时的第一条汽车轮胎诞生,他保持了橡胶的本色——白色!

单一的颜色往往无法满足车主多元化的追求,人们开始往轮胎里加入各种不同的染色剂,轮胎颜色开始随之多变;

1915年,碳黑原料被加入到轮胎之中,大家突然发现,加入碳黑之后轮胎的耐磨性是白色轮胎的4-5倍;此后黑色轮胎就开始一统天下。

彩色的逆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富豪贵族为了标榜自己的尊贵显赫,又一次把目光瞄上了轮胎,这次更直接,用油漆粗暴的在轮胎表面洗刷刷洗刷刷,五颜六色都能刷出来了!

不过这种面子工程很容易烂尾,时间久了,油漆易脱落,斑斑点点的很是不雅,此法就慢慢被抛弃了。

六十年代,白色轮胎卷土重来,虽然经过改良,但是性能仍没大的提升,反而成本大幅飙升,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白色用久之后,颜色变棕泛黄,于是也慢慢没落。

新科技虽然让彩色变得可以普及,但黑色仍成主流!

到了八十年代,侧边带白色字体或白色侧带的轮胎出现在发达国家,有公司甚至研制出了透明轮胎,但实用意义并不大。

随着科技的发达,二氧化硅代替碳黑,彩色轮胎又一次崭露头角,这次的技术更为成熟,然而市场接受度依然不高。

最终在经历两百多年的反反复复,人们也渐渐习惯了黑色,不觉得有那么扎眼,高大上者也不再动脑筋用轮胎的颜色来标榜身份。

黑色依然是轮胎界的主宰,而科技赋予轮胎更多的色彩,作为点缀和时尚的存在。

注:《汽车总动员》里的白色轮胎,白色只是用在了侧面,与路面贴合摩擦的部分仍然是黑色的,这就是装饰的例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