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有风险 吃感冒药后不要轻易开车

端午小长假来临,长途驾驶人增多。小编提醒,服用抗抑郁镇定剂等药物后驾驶比酒驾还危险,“药驾”需引起驾驶员的重视。

谈起半年前的“药驾”经历,合肥和瑞出租汽车公司的李师傅至今惊魂未定。

“早上起床觉得有些发烧头痛,就吃了一粒"感康",哪晓得一路开车头晕晕乎乎的,特别困,还感觉有些心慌。”李师傅告诉记者,就在要过马路时,隐约觉得前面有几个人,想踩刹车却使不上力气,自己猛地一惊,急打方向盘才没酿成惨剧,只是撞在了路边的石阶上,蹭掉了车身上的一块漆。

据了解,像李师傅这样服用感冒药后影响了行车安全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今年6月,郑州的张先生吃完感冒药后开车上班,结果撞上了一辆电动车。2010年,苏州一名司机服用感冒药犯困,误踩油门将一路人撞出3米多远。

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刘丽萍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药剂科专家临床经验,有7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类药、降糖药。

“有镇定作用的药品其中起作用的成分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因此很容易产生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症状;而感冒药镇咳药等都有一些镇定和镇痛成分,有导致疲劳嗜睡的药物反应,因此很可能影响到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还有些药物会引起驾驶员眩晕、嗜睡、肌肉无力、视野不清、头痛、耳鸣等症状,有些药物即使停药后也会在短时间内残存睡意。因此服药期间应该谨遵医嘱,慎驾或不驾车辆。”刘丽萍说。

尽管“药驾”带来的危险屡次发生,然而民众却少有“吃药不开车”的概念。记者随机问了10名驾驶员,仅有2人明确表示听说过“药驾”。尽管多数人承认服药对开车存在影响,但在现实中,觉得吃药后开车没有什么大不了。

当记者问及其是否在吃药前注意过药品说明书上的类似“用药期间不宜驾车或高空作业、操纵机器”的注意事项时,阮先生说看到过,但只要自己感觉还行,还是会坚持开车上班,家里也没有人提醒他吃了药要格外小心开车的。

对于“药驾”,交警部门也觉得监管起来有些棘手。“如果没有发生事故,交警部门暂时还不能对除了精神麻醉类药品之外的其他药后驾驶的司机进行检测和处罚,只能教育劝告。但一旦发生事故,再处置也无法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合肥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梁越琪说。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刘丽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药物的使用会对人驾驶行为产生很大影响,比如降压药可能引起嗜睡、眩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引起听力下降、平衡失调等。因此,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一般会询问患者的职业,并对驾驶人多加嘱咐,提醒驾驶人吃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由于一直以来对于“药驾”的危害不够重视,国内有律师呼吁应当加强立法来引起社会各界对“药驾”的重视。当前我国的法律,如《刑法》和《交通安全法》,只存在有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车的规定,缺乏对“药驾”的明确规定。

“在"药驾"立法上,我们应当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在美国,酒后驾驶的法律同样适用于药后驾驶。仅2010年,美国就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的李德成律师向记者介绍。m.jkw86.CoM

除此之外,李德成律师认为在药品包装上标注“驾驶等级”也是良策之一。“法国就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上以不同颜色标识,这种做法一目了然,也达到了警示效果。”

李德成律师说:“我国目前的药物标识过于简单。如果可以将不同药物分成相应的驾驶等级,并标注在药品的外包装上,便可以使驾驶员在服药时知晓是否可以独立驾驶。提高人们对"药驾"隐患的认识,加大国家对药驾的监管和宣传,是预防"药驾"的当务之急。”

驾考网编辑推荐

吃了这些药开车,危险堪比酒驾!


身体不适,吃药在所难免。但是,药后驾驶可一定要谨慎哦!要知道,药驾的危险并不下于酒驾和毒驾,所以,在吃药前,一定要先了解哪些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

大家都知道,酒驾、毒驾非常危险,可大多数并不了解,其实药驾的危险并不下于酒驾和毒驾。那么,具体都有哪些类型的药品吃了不能开车呢?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和药剂科专家临床经验,有7大类药物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

●抗抑郁、焦虑类药

代表:丙咪嗪、多虑平等。

副作用:打哈欠昏昏欲睡,吃得多的话产生共济失调,病人走路都不稳,更别说开车了。

●抗组胺药

代表:如非那根、扑尔敏、赛赓啶、本海拉脱、安其敏等。

副作用: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令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敏。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成分,买药时注意看清成分说明。

●解热镇痛药

代表: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安乃近、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

副作用:眩晕、耳鸣是常见表现,有些病人甚至出现了听力的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假设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受这些负面作用影响,司机的安全实在难以保证。

●镇静催眠类药

代表:安定、硝基安宁、本巴比妥、佳静安定等。

副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凡是开车之前绝对禁止吃这类药。实在有需要吃,必须等药效消除后才抓方向盘。

●抗心绞痛类药

代表:心得安、心痛定、消心痛、硝酸甘油制剂等。

副作用:导致头痛、使司机难以集中精神。其次还会因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导致视力不清、头晕乏力等,影响到司机的视野。

●降血糖类药

代表:优降糖、达美康等。

副作用:引起疲倦、头晕等不适,也在司机需要注意服用的药物之列。也就是说,如果您开车前服用过上述患症药品,那么就别摸车,毕竟安全第一。

●抗高血压药

代表:利血平、可安定、优降宁、硝普钠和甲基多巴等。

副作用: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同时还会有头痛、眩晕和嗜睡等,这些反应会降低司机的注意力和反应灵敏度,增加发生事故的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药后驾驶”呢?其实,这种情况最好是自己多注意留心,尤其是在医生开药的时候,可以表明自己的司机身份,那么医生就会使用其它药物代替。

另外,在药品说明书上,“药品禁忌”和“注意事项”一栏中,也有明确的说明,因此我们在服用药品时,需要多加留意。对驾驶机动车有影响的药品应服用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若必须在驾驶前服药,应选择替代药物。感冒时选用不含镇定和抗过敏成分的药物,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后,应稍事休息或少量进食后再驾驶机动车,以防血糖过低影响驾驶安全。

说明书上没写嗜睡的药能在开车前吃吗?


服药之后开车为什么容易犯困?大家都知道服药后不能驾驶,但有的说明书上没写服药后会出现嗜睡,为保行车安全,也需要谨慎对待。

近日有市民在线咨询客服:服药之后开车为什么容易犯困,有的说明书上没写嗜睡,也需要注意吗?相信有不少驾驶员有同样的疑问,为了大家的行车安全,小编在此统一作答。

春季万物复苏,但是冷暖交替,很多疾病找上门,不过,吃药之后你如果还和往常一样继续开车,可要多加留意了。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药物吃完之后有困倦感,特别是感冒药物,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会引起人们嗜睡感,原因在于药物的成分会抑制人们的中枢神经。不少人也会注意,如果说明书上标记服药过后可能嗜睡,就不会开车或者高空作业。

但是,如果说明书上没有标记,是否就可以放心了呢?虽然很多药物的说明书没有提示服药后不能驾驶,但是一些药物仍然会令人产生轻微困倦感,只是作用程度较轻,因此没有在说明书上写出。而人们服药之后的耐受情况不一样,可能有的人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困倦感。因此,服药之后开车还需谨慎。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