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热车的正确方式,您知道吗?

冬季来临,驾车上路前需要对车辆进行预热,这是开车人皆知的常识。不少人认为点火发动后,应当在原地怠速一段时间再行走比较保险,也有人以为如今的轿车没那么娇惯而无需刻意热车,打着车立马就走并无大碍。

冬季应当如何正确热车呢?耐心看完以下说明,或许您就会明白了

着车就走害处大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我们在启动车辆时通常可发现,转速表指针会瞬间处在比正常怠速转速高一倍以上的位置(自动档车更为明显)。这是点火着车时,现代轿车上的电脑自动控制模块(俗称ECU)在让喷油系统多喷一些燃油到汽缸内,来提升发动机的转速,以便在冷车状态下可迅速升温。至于冷车转速升高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每一款车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和ECU的设置,并不是每辆车都会是相同的转速值。

着车后发动机转速表指针短时间内的偏高,完全属于正常不必担心。其实,这是车辆在提示您发动机还处在升温过程而需要时间。因为车子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后(比如隔夜),发动机内的机油都已流回到最下部的机油底壳内。上半部没有机油而处于缺乏润滑的干磨状况。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的运转将机油运送到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

正常情况下,冷车启动一分钟内发动机转速就会有明显的回落,所以,如果您连这短暂的一分钟都不愿意等,大脚油就走。那无疑是在加剧发动机机件的磨损,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长期这样就会使发动机“折寿”了。

此外,发动机在未达正常工作温度之前(大约为摄氏90~110度之间),其供油系统因温度尚低,无法有效地将汽油完全气化。如果此时直接加大油门行驶,容易造成部分燃油在缸内因无法快速雾化燃烧,而附着在节气门、缸壁或活塞四周形成积碳,长期以往,过多积碳的累积很容易导致日后着车困难、怠速抖动、油耗增加等弊端。

原地怠速热车不可取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冬季着车后不能立即正常行车,那就先把车打着怠速,等发动机转速回落到正常水平,水温表指数也上来后,再行车不是更好?

原地长时间怠速热车确实能够令发动机完全预热,但是这样做有以下不可小视的副作用:

1,非常不利于油耗经济性。怠速等待3分钟的油耗,相当于以60公里的时速行驶1公里,油价不停涨,用车成本还是值得考虑的(你或许并不在乎这点额外的油耗,但日积月累也十分可观)。

2,加重了三元催化器的负担。三元催化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在500度以上,虽然二次进气、辅助进气等系统会帮助三元催化器加快升温,但在怠速时,很难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正常行驶时则可很快达到),三元催化器需要转化的物质便会增多,三元催化器由此也会因加重负担而受损。

3,原地长时间怠速着车,仅仅是发动机才得到了完全的预热,而变速箱、传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却还是冷车状态(这一点是许多新手最易忽略的),此时立马加速行车不可取!

因为同样的道理,车子经过长时间的停放后(比如隔夜),变速箱油都已沉积到变速箱底部,手动档变速箱并没有齿轮油泵,只有等到实际上路慢慢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才会因变速齿轮的运转而将底部的齿轮油带起,正式开始润滑变速齿轮的上半部,变速系统才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手动挡车在冷车时换挡发涩难以进档的原因。

自动档车的变速箱虽有循环油泵,但在P或N档时,油泵转速明显偏低,此时同样不能使变速箱内的变速机件得到正常的润滑,只有挂在D或R档(车辆行驶状态)油泵才开始正常工作。

正确的热车方法

点火着车后在原地稍作等待(等待的时间取决于转速下降后相对稳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例如车辆刚着车时转速在2000转以上,约30秒~1分钟以后,看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下降到约1200转(但此时还没降到正常怠速800~1000转),且已基本稳定无明显波动,车身也没有明显的抖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挂档起步了。

两种车型接下来的起步操控参考如下:

对于手动挡车型:建议先挂一档不踩油门,依靠此时发动机低转速缓慢行驶3~5分钟,这时如是重车或者从地下车库的坡道上来,可能会感觉动力有些不足,可稍许加些油门(切记一定要轻踩,发动机转速不超过2000转为宜!),等水温表的指针稍微向上移动后,再加到二档(控制车速在20~30公里)缓慢前行,当水温表指针上升到到近60℃(水温表的三分之一格以上),才可按序逐步加速升档。

对于自动档车型:冬季自动变速箱内的油液粘度会变大,初起步时,即使油泵开始工作,很多车会出现升档滞后的现象,比如平时车辆在2000转就可自动升档,而冷车刚启动时要达到3000转甚至更高的转速下,才会向上升档。此时如把油门一下子踩得很深,急于提高发动机转速来强迫自动升档,是极不可取的。

自动档车应在D档维持2000转以下行驶3~5分钟,一般地,车况良好的自动挡车即使不踩踏油门,其怠速时的低转速也足以使车辆缓慢向前行走(不少老手们正是借助此时的低速行走来热车,呵呵,这可是个小窍门)。此时自动变速箱不会升档,变速箱内的油液得以充分循环,油液粘度逐步恢复正常。同样地,当水温表指针上升近60℃(水温表的三分之一格以上),才可正常加速。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经常让自动档车在冬季冷车时瞬间踩踏油门,急速上升到3000~4000转完成自动升档,这样无疑会对自动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片和制动片,包括里面的滑阀机构,都会造成一定的异常磨损,同样会缩短自动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此外,无论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档,在车辆刚启动的时候,先低车速缓慢行驶一段时间,让转向系统、刹车系统、差速系统、悬挂系统等,都适当“热身运动”一下,得到相应的缓和复苏,避免这些部位机件的润滑不足而异常磨损(显而易见,只是原地怠速不行走是无法做到的),这对车辆各机械系统也是有益无害的。

小编推荐

冬季热车怎样正确? 原地热车不可取


许多人知道要热车,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热车。其实,热车的主要原因在于:车子经过长时间停放,发动机内的机油又流回发动机下部之机油底壳内。因此点火后,发动机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润滑的状况,大约要在发动后30秒左右,才会因机油泵浦的运转而将机油运送到发动机最需要润滑的活塞、连杆及曲轴等部件。

1、着车就走害处大

不知您是否注重到:我们在启动车辆时通常可发觉,转速表指针会瞬时处在比正常怠速转速高一倍以上的位置(自动档车更为明显)。这是点火着车时,现代轿车上的电脑自动操纵模块(俗称ECU)在让喷油系统多喷一些燃油到汽缸内,来提升发动机的转速,以便在冷车状态下可迅速升温。至于冷车转速升高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每一款车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和ECU的设置,并不是每辆车都会是相同的转速值。

在车辆启动后,怠速时润滑油还没有供给到位,所以最轻易发生磨损。依据统计数据显示,发动机机件部分的磨损有超过90%的比例,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因此,冬季、非凡是严寒的冬季,原地怠速热车很轻易损害发动机,建议车主采用低转速缓慢行驶的方法热车。

2、原地怠速热车不可取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冬季着车后不能马上正常行车,那就先把车打着怠速,等发动机转速回落到正常水平,水温表指数也上来后,再行车不是更好?原地长时间怠速热车确实能够令发动机完全预热,但是这样做有不小的副作用。

正确的热车方法应该是,在发动一分钟后上路,但此时千万勿以高转速行驶,应维持在低车速,发动机转速以不超过3000转为限,一般维持2000转,否则发动机及变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损可是无法复原的。待发动机温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温度后,再恢复正常驾驶即可。

3、正确的热车方法

冬季启动后,水温会低于正常温度,要等到水温正常后才可以逐步加速。点火着车后在原地稍作等待(等待的时间取决于转速下降后相对稳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例如车辆刚着车时转速在2000转以上,约30秒~1分钟以后,看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下降到约1200转(但此时还没降到正常怠速800~1000转),且已基本稳固无明显动摇,车身也没有明显的抖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挂档起步了。

4、冷车上路转速操纵在2000转以内

自动档车应在D档维持2000转以下行驶3~5分钟,一般地,车况优良的自动挡车即使不踩踏油门,其怠速时的低转速也足以使车辆缓慢向前行走(不少老手们正是借助此时的低速行走来热车,呵呵,这可是个小窍门)。此时自动变速箱不会升档,变速箱内的油液得以充分循环,油液粘度逐步恢复正常。同样地,当水温表指针上升近60℃(水温表的三分之一格以上),才可正常加速。

值得提醒的是,假如经常让自动档车在冬季冷车时瞬时踩踏油门,急速上升到3000~4000转完成自动升档,这样无疑会对自动变速箱内的离合器片和制动片,包括里面的滑阀机构,都会造成一定的异常磨损,同样会缩短自动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小结:事实上,冬季热车可依据不同车型、不同排量、不同载重、不同气候环境而略有不同,并无统一模式可循,也不可生搬硬套。我们只要掌握一个重要原则——冬季热车应当是一个平稳升温、渐进加速的动态过程。不宜长时间原地怠速,初始起步后,一定要先低转速缓行,切记不可有过早深踩油门、急加速、急刹车等剧烈操控行为。

正确的驾驶坐姿你真的知道吗?


一般我们刚进入一辆车就是简单调整下座椅前后、靠背角度,差不多觉得合适就可以开车了,殊不知其实关于调整座椅的学问多着呢。

新手坐姿(紧紧抱着方向盘,身体前倾,使劲儿紧盯着前方)

老司机坐姿(他们巴不得躺着开车,觉得这样舒服,只要手能够到方向盘就行)

其实以上两点都是绝对不可取的,正确的驾驶坐姿有利于驾驶操作,减少错误动作,便于观察仪表和道路情况,便于运用各种驾驶操纵机构,从而保证正确、灵活、敏捷、持久、安全地进行驾驶操作,确保交通安全,同时,正确的驾驶姿势能使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作业中,不会过早地出现疲劳和肢体麻木现象。

首先我们上车后建议先调节座椅的高低,如果配置此功能的话。因为现代座椅高低调节不是大家想象的直上直下的移动,高低调节是会伴随着前后的移动发生的。所以我们先锁定高低位置。

电动座椅很简单,只需要按动调节按钮就可以了,一般前后和高低都集中在一个四方向按键上。高低的调节以头部空间为主,给头部流出一定的空间,主要觉得不压抑就可以了,也避免遇到过大的颠簸路段让自己头部与车顶相碰。

尽量留够一拳以上的距离为佳。

这些调整完之后,我们开始调整座椅的前后距离。首先我们让自己的右脚踩到刹车踏板上,用力踩到底。这时调整前后。

用力踩到底

然后座椅前后调整到右腿能大约弯曲120度角的水平,角度只是大概,自然弯曲就好,不能过直也不能弯曲过大。

这样做的目的是,首先你在遇到危险时有能力将刹车踏板踩到底让车辆全力制动,二是弯曲的腿部可以在遇到危险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前后调整好了就该座椅靠背倾斜角度了,这个以什么为准呢?

我们以方向盘为准,这里教您一个小诀窍,我们将双手搭在方向盘上,以手腕能碰到方向盘顶点为主,此时的座椅靠背角度最为合适。

如果此时你觉得有点儿坐的太直了不舒服怎么办?当然有办法,现在的车型一般都提供了方向盘调节功能,比如这台进口英菲尼迪Q50就提供了4向电动调节方向盘,绝对的高大上。

具体办法为,在座椅前后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调整方向盘的前后,可以将方向盘稍微往外拉一些,或者稍微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座椅靠背就可以往后调整一点了。

接下来,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座椅头枕调节了,这个相信大家都很少会想起来。这是正确的头枕位置能在发生追尾等碰撞事故时有效的保护你的颈椎不受伤害,也是很重要的。

具体调节方法为,让自己后脑勺中间与头枕的中间位置对齐即可。简单动下手,后顾都无忧。

同时,后脑最好别紧贴头枕,也不能离得太远,保证大约两根手指的距离能起到最佳缓冲效果。

基本上,这一系列的驾驶位调整已经完成,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英菲尼迪女郎,所以还有多一点的事要跟大家分享。英菲尼迪Q50装备了一般车听都没听说过的运动座椅侧翼调节!你问这是什么?来来,给你讲解一番。

上图的这个位置就是侧翼位置,一般车型的侧翼角度是固定的,你要是个大胖子坐进里面会觉得很挤,如果你太瘦,那么你又会感觉没有包裹感,拐大弯什么的身体会侧向滑动。

英菲尼迪Q50带有侧向支撑调节,只需轻轻一按就能调整出完美的适合你的运动坐姿。

座椅调节好了,接下来是后视镜调节。

中央后视镜: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驾驶员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驾驶者从中央后视镜里看不到自己。

上、下位置则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间处即可。

关于左右后视镜调节

左侧后视镜:上、下位置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也就是大约露个车门把手出来就行。

右侧后视镜: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辆右侧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在右侧后视镜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面积即可。

什么?你说图片里的这个右后视镜没有按照我说的调整到地面较多的位置?是的,我承认,因为这辆英菲尼迪Q50带有倒车后视镜自动下翻功能!所以在调节上就可以随意一些了。

你要问,如果别人借走了我每回都要这么麻烦的调节吗?

当然不是!英菲尼迪Q50带有座椅以及后视镜记忆功能,一次调节终身受用。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