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后视镜 后视镜判断车距方法

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各国均规定了汽车上必须安装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整方向。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下调节后视镜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

如何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

1、如何判断车辆在车道位置

车主可以通过观察左右外后视镜,进行调整车辆位置。也可通过中控台或发动机盖上的标志物来查看左右车距。观察左侧分道线时,一般可以通过将左侧车灯边缘沿左侧分道线行驶,此时车辆已经在车道中心位置。也可通过查看中控台右侧位置,以中控台中心点略靠右侧位置,沿分道线行驶,也可将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心位置。

2、如何判断与前车距离

怎样观察与前车距离呢?以保险杠为观察的中心点目标,当看不到前车后保险杠时,请您不要再靠近,此时车辆距前车也只有0.3米的距离。当观察视线能与前车后保险杠上端重叠时,此时车辆距离前车约有1米的距离。在视线能观察到前车后轮下端接近时,与前车距离约为3米。

3、并线观察后车距离

并线是在行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所以车主在并线时,需要观察后视镜,当车辆占满整个后视镜时,您与后车距离只有大约3-5米,此时不建议并线。后车占后视镜的1/2时,您与后车距离大约7-10米。当后车占后视镜的1/3时,您与后车距离大约在10米以上距离。但也建议您发现距离足够并线时也不要令后车感到压力,最佳的方式是略微观察1-2秒钟左右,感觉后车并没有急于加速时再进行变道。

4、右侧靠边停车

在靠边停车时,车主可观察车辆与路肩距离,观察点需要以中控台中心点略向右侧移动10厘米为目标点,与路肩重叠即可,此时车轮与路肩距离大约是20厘米。

温馨提示:因为车型、驾驶员的身材、驾驶习惯等原因,这些数据会发生变化,所以车主在开车时可以稍微做一些调整,避免发生意外。

小编推荐

调节后视镜的窍门和方法


汽车后视镜对于车主来说可以算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它不但能够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同时也是我们安全行车的好帮手。但是很多车主都不是非常清楚后视镜的正确调整方法,今天编辑就在这里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有所帮助。

那么位于左、右,及档风玻璃中央的三个后视镜应该怎么调整?第一先把标准坐姿调整好,再来调整镜面。

一、中央后视镜:左、右位置调整到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自己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这表示,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从中央后视镜里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上、下位置则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央即可。

二、左侧后视镜:上、下位置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

三、右侧后视镜: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耳右侧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在右侧后视镜在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面积即可。

后视镜判断车距的方法


我们在驾驶机动车的时候要注意时刻观察后视镜,要从后视镜观察路况。那么如何从后视镜判断车距?下面看看的小编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如何调节外后视镜?

关于后视镜的调整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以尽可能的缩小视觉盲区,驾驶员观察舒服为原则就可以。当然网络中也有不少关于后视镜调整的介绍,我们也结合了自身的经验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驾驶员将座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此时观察两侧后视镜,将后视镜展开后,可以从镜面中观察到自己的车身,并且车身面积不要超过镜像的1/4就是合理范围。

第二步就是进行高低调节,原则上从两侧后视镜中观察车后景象,使远处地平面处于镜像中央即可。不过一些朋友习惯将右侧后视镜角度调低,以便于更好的在倒车时观察右侧路况,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角度不要过低,以远处地平线为基准,路面面积不要超过2/3的镜面面积都是合理的范围。

车内的中央后视镜调整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保持正确坐姿,将后窗映射在后视镜的中央,并且保持后视镜内的地平线维持在镜面中央即可。

大视野外后视镜的作用和效果

有些为了尽可能的缩小盲区范围或者觉得自己的车外后视镜太小,不少车主会在购车后选装大视野外后视镜。大视野后视镜是通过凸面镜的原理,将成像范围扩大,以最大可能的缩小视觉盲区,从这点来看确实效果很明显,不过镜面中的景物有所变形,距离感会造成偏差。另外,有些品牌的车在外后视镜上也使用的带有曲率的外后视镜,用来增大外侧的视觉区域。

『看到后视镜上的虚线了吗,虚线左侧就是类似大视野功能』

『外后视镜的区别』

『内后视镜的区别』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后视镜,无论怎样的调节都只是尽可能的缩小盲区范围,视线上的盲区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要时转身回头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何通过外后视镜判断车距?

聊完了后视镜的调节我们再来说说后视镜的使用,后视镜是用来观察后方情况的,但是如何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来服务于自己的驾驶行为,可能就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了。网络中有不少通过后视镜判断车距的小窍门,比如车占后视镜的面积和距离的关系,至于方法是否准确,今天我们也亲身体验了一把。

本次使用的车为Jeep指南者和老款马自达6,选用这两个车主要考虑的是一个典型的三厢车,一个是SUV(两厢),这样在外后视镜使用上模拟代表大多数车的情况。而在实际模式测试上,两厢车和三厢车在后视镜判断车距的情况是一样的,因此下文将统一说外后视镜在各种情况下判断车距的情况。

场景1:后车充满外后视镜

我们分别将两辆测试车轮流换位进行测试,当后车充满后视镜后,按照网络中的描述,此时前后车差距应为3米,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下车进行测量。当指南者在前时,此时辆车相距果然为3米,不过马自达6在前的情况下距离增加至3.5米,应该说网络中的说法基本属实。当后车将后视镜充满时,辆车距离已经很近,此时并线将非常危险。

场景2:后车充满后视镜的2/3

通过实验,指南者和马自达6分别在前方时,离后车的距离分别为5.5米和6米,与网络中描述的5米距离相差不多,在日常行车中,这样的距离也是相对安全的。

场景3:后车充满后视镜的1/2

通过实验,指南者和马自达6分别在前方时,后车充满后视镜1/2时离后车的距离分别为7米和8米,与网络中描述的9米距离有所差异。在日常行车且车速较慢时,这样的距离可以进行并线等操作,不过车速较快时或者再高速路行驶的,这样的距离进行超车或者前车急刹车极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场景4:后车充满后视镜的1/3

通过实验,指南者和马自达6分别在前方时,后车充满后视镜1/3时离后车的距离分别为10.5米和11.7米,与网络中描述的12米距离相差不多。在日常行车时这样的距离基本算是比较安全的距离,不过在高速公路或车速较快的环境下,并线还是要格外小心。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不难看出,网络中关于后视镜判断车距的窍门有一定的依据,不过不同车型间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异,这样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后视镜面积的不同,这点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后视镜面积较大的SUV及MPV车型来说,后车需距离足够近才会占满后视镜,而小车由于后视镜较小,因此无需离得很近就很容易被后车“填满”,所以实际操作中还要区别对待。不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远的车距并线才更加安全,从实验来看,从后视镜中观察后车不足后视镜面积1/3甚至更小时在进行并线相对来说会更加安全一些。

加装大视野后视镜的变化

上文中提到了,如今为了缩小视觉盲区,不少朋友选择大视野后视镜。虽然盲区有所减小,但是大视野后视镜的工作原理会将镜面中反射的物体形态造成变化,同时对于距离的判断也会有所偏差,使用大视野后视镜的车辆是否还能遵循这套判断标准呢,带着疑问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注:为了进行试验我给马自达6改装了大视野外后视镜。

场景1:后车充满后视镜

通过实验,当后车充满前车后视镜时,此时前后车已经头尾相接,没有一点间距,可见大视野后视镜在提高视野的同时,对于距离的错觉也存在着。

场景2:后车充满后视镜的2/3

此时不加装大视野外后视镜的时候,次状况两车相距应该在五米左右,但是使用大视野后视镜后,两车间距仅为2.4米,距离缩小了一半。

场景3:后车充满后视镜的1/2

在未安装大视野后视镜的时候次状态巨后车有8米左右的距离,在大视野后视镜的使用状态下,间距只有3.2米,距离大幅缩短。

场景4:后车充满后视镜的1/3

通过实验,此时前后车相距仅为5.8米,与普通后视镜相比距离缩小了一半。

实验总结:

虽然大视野后视镜确实可以缩小盲区,增大视野,但是由于镜面成像上的不同,对于距离的判断会严重失真,因此选择大视野后视镜的车主在实际驾车过程中,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车辆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科学的使用和调节后视镜可以有效的提高视线,缩小视觉盲区。但是后视镜毕竟不是万能的,无论什么样的后视镜产品,无论什么样的调节角度都不可完全避免盲区的存在,因此勤观察,必要时转头观察才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同时后视镜作为驾驶员的第三只眼,在行车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后视镜形式,准确把握车与车之间的距离,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文/汽车之家 郭骁)

注:每款车的后视镜大小可能不一样,但基本使用情况还是相似的,如果您还有更好的使用方法可以在文章后面告诉我们。

对不起,我可能要颠覆你调节后视镜的方法了


学车开车技巧:

学车技巧,开车技巧,为广大车友提供网络以及新手上路各种开车技巧。众车友交流驾驶技巧的第一站,生活中的用车指南!

我知道你已经不是第一天开车,而且你已经看过不只一篇教你怎么调后视镜的文章,对么?

忘掉那些。

为什么?因为那些调试方法始终没有帮你消灭盲区。

下面我们来看图分析一下。

你坐在车里,看右侧后视镜,一般是这样的:

大多数教科书般的方法告诉你这样是标准的,呈现1/3自己的车身,2/3显示的是什么在你车的右边。

现在我们看一下从车内后视镜向后看到的景象:

我们再看一眼从右前车窗看出去,得到的景象:

有哪里不对吗?我来告诉你。

看上面两图的标红区域,你会发现,外后视镜中的红色区域(景物)和内后视镜中的红区(景物)是完全相同的!换言之,你在外后视镜中看到的不是你的侧方,是后方!

那怎么做是对的?

首先记住,尽可能在安全的区域、车辆静止时进行调节操作。

调左侧:把头贴近左侧车窗,将左侧后视镜向左外展,直到在镜中看不到自己的车左侧翼,停止调节。

调右侧:把头挪到车内中央区域(两前座之间),将右侧后视镜向外展,直到在镜中看不到自己车的右侧翼,停止调节。

这会让你很不适应、很不放心对么?

我们开看看视野有了什么变化:

在刚才相同的停放位置,我的右侧突然出现了一辆车(静止在那里)!而这是之前我在镜中根本看不到的。

现在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把车向前开出3米左右,直到那辆车出现在我的车内后视镜里。

上图中,你可以看出,侧后方这辆车从车尾到前门都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我们再看右侧外后视镜:

我们看见那辆车(上图)的车头和翼子板、前轮等出现在视野中。

内镜+外境,这样我们几乎没漏掉那辆车在我们正常视线中的任何一部分。

现在我把车向后倒6米(相当于最初位置的3米之后)。现在看一下我的内后视镜。

你看见,右侧外后视镜中出现了那辆车的后翼子板和后轮。

现在我们看右前窗外:

我们看见了这辆车的车头!在这个角度,我们几乎不需要转头,它就在我们的余光之中。

我想,这个说清楚了吧?

这个调节车外后视镜的办法,大大减少了我们不断的转头的机会,而每一次转头都藏着一次追尾的可能。你需要做的只是尽可能地适应一下这个新方法。

别担心,行进中你最不需要看的,其实是你自己的车。(自恋除外~)

如果你还觉得我是在忽悠你的话……

没关系,小编为你找来英国CARDRIVER杂志2010年的一篇旧文,看懂文章后面一张示意图就够了。

文中说,著名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早在1995年就发表过一篇论文,倡议广大车主将车外后视镜的角度调节得尽量外展,就可以尽可能避免视线盲区。文章主张车外后视镜外展到尽量与车内后视镜不出现重叠区域。

这个主张让习惯了在外后视镜中看到自己车身的司机们感到无所适从。然而,一旦调整并适应,安全系数将大大提升。这让你在向两侧车道并线时更得心应手,而且也省掉了安装盲区监测系统的高昂费用。

按照这个调镜的位置,两套后视镜分工就非常明确了:车内后视镜用来监测从正后方开来的车辆变化情况;而两侧的车外后视镜只用来监测两侧车道的车辆情况。

我们来看示意图:

图注:

图中蓝车为本车。

图1:当车外后视镜调到这个位置,镜中能看到左后方的红车,而看不到蓝色的本车侧翼。

图2:这个位置,能看到本车侧翼,而左后方的红车进入了视线盲区。

图3:车内后视镜,能清晰看到正后方黄车和某个角度下的右后方绿车。

图4:尽量外展的位置,当绿车从车内后视镜消失,立即出现在右外后视镜中。

图5:传统的调镜角度,右外后视镜可以看到一点正后方车辆,也能看见本车和右后车道车辆。(因此人们感觉很有安全感。)然而盲区很大。

OK,祝大家行车安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