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影响行车安全的细节,您得改!

您注意过这些细节吗?开车玩手机、吃东西、聊天、吸烟,服药后开车、长时间看电视后开车、饱餐后开车等。在这些行车细节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据民警介绍,这些行车细节,驾驶人并不把它当回事,但在调查一些事故时发现,有些行车细节正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吃得太饱马上开车很危险吃饱后,人体消化系统都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体内血液较多地供给肠胃以消化食物,大脑和四肢的供血量相对减少。此时,脑细胞活力下降,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并感到困倦;当四肢供血量不足时,会感到疲软无力,这时出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当然,空腹时也不可驾车。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神经系统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不足,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这时人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减弱,会出现心神不定、头昏眼花、全身乏力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行车,驾驶员往往会因应变能力差、判断和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提示您:吃得太饱,要休息半小时再出车;饿着肚子,吃两口垫垫肚子再上路。

服药后应等2至3小时再开车医学试验证明,服用某些抗生素能引起视力减弱,有的会使人头晕、呕吐、失去平衡;止咳、镇痛片等往往含有可卡因和其他麻醉剂。为了安全行车,在出车前或出车途中不要服用上述药物。

刚吃了含有扑尔敏的感冒药或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不要立即开车。扑尔敏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头痛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可导致耳鸣及视听力减退等副作用,这些都会影响到驾驶者的判断力。因此,在服用复方感冒药时,最好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师,搞清药物成分。如果服用了此类药物,应等2至3个小时,直到药物分解代谢后再开车。但不是所有感冒药都含扑尔敏,应区别对待。

另外,换用降糖药、降压药期间,血糖和血压处于波动期。还没有稳定时最好不要立即开车。

长时间看电视后视力会下降实验发现,在未看电视前,驾驶员开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都准确无误。但当他们看了2至4小时电视后,再照原来的路线行驶,有9%的人走错,2%的人认错灯光信号。究其原因,是看电视后视力暂时降低之故。

研究人员称,看电视4小时后立即测定视力,一般视力会下降30%左右,其对视神经的影响不亚于酒精造成的损害。因此,长时间看电视后,至少休息30分钟再出行。

还有些安全行车的细节,您可得记着点:车内音响音量不宜过大、开车时不要接听电话或发短信、不宜在车窗上加装过宽雨挡、气囊处不要摆放物品、开车戴墨镜镜片颜色不宜太深、驾车时胸前口袋里不要装硬物等。

精选阅读

真正影响汽车安全性的,其实是这些....


汽车车身是决定车内人员安全的关键,即使有漂亮的长相,没有可靠的内在设计作为车主也不放心,但有人认为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够厚,够硬,那才安全。

其实这样的说法太过于片面了,因为你对车身的结构还不够了解。或许看完下面的介绍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非承载式车身是怎样的?

将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身的总成固定在一个刚性车架上,再通过后悬挂装置把车架和车轮相连,这就是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

优点:非承载式车身有根大梁贯穿整个车身结构,底盘的强度较高,抗颠簸性能好。当车轮受力不均匀时,由车架承受,车身不容易扭曲变形。常见于火车、客车和越野车上,部分高级轿车也使用。

缺点: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高度高,多用于货车、客车和越野车上。不过由于非承载式车身具有较好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有些高级轿车也使用。

承载式车身又是怎样的?

承载式与非承载式车身汽车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贯穿整体的大梁,承载式车身汽车将发动机、传动系统、等装配到车身上,也就是说整个车身都是一体的。

优点:平之路上行驶平稳,固有频率低、噪声小、重量轻,常见于轿车上。

缺点:当汽车四个车轮受力不均匀时,车身会出现变形的情况。

车身材料强度越高越好?

不少人认为,车身材料强度越高,就越安全,但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还是得看用在什么地方。在驾乘室的框架上,就需要采用高强度的材料来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而在车前、车尾部分,出于吸收撞击力的考虑,会使用强度相对较低的材料。

常说的车门防撞梁有何作用?

作为一道减少驾乘人员侧面撞击伤害的重要防线,车门防撞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驾乘人员身体与车门间没有过多空间,可能会直接受到外力伤害,于是防撞梁的材料强度会比较高。

所谓的溃缩吸能又是什么意思?

汽车在设计时考虑到碰撞中要保护车内人员,那么驾乘室的变形肯定越小越好。

这一点,在汽车碰撞时,让一部分机构先溃缩,吸收一部分的撞击能量,从而减少传递到驾乘室的撞击力。

车身冲力转移又是什么意思?

在汽车碰撞中,第一考虑的肯定就是保护车内人员。

在汽车设计的时候,便考虑到,可以通过特殊设计的车身,分散、转移撞击力,减少传递到驾乘室的撞击力,保护车内人员。

影响行车安全 给方向盘“穿衣”隐患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白领都习惯于自己驾车上下班,对他们来说,车内空间是个人品位的一种体现,却没发现,不经意间,这些充满情调的习惯会影响到行车安全。

隐患一:使用长毛方向盘套装饰方向盘危险性:这和开车戴手套的危险性是一样的,长毛方向盘套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手感会变好,同时,其摩擦力会减小。这样,在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方向盘的操控性无形中就变差了。

隐患二:车内悬挂可爱玩偶危险性:这些悬挂在前后风挡玻璃处的小玩偶在行车过程中左右摇晃,容易阻挡视线。同时,后座上方风挡玻璃前不宜放背包、手包及其他玩具等物品,在紧急刹车时,这些物品有飞向前方伤及司机的可能,在倒车时也容易影响司机视线。

隐患三:穿着高跟鞋开车危险性:女司机出事故,多与穿鞋有关。穿高跟鞋开车,控制刹车时没有着力点。有的女司机穿高跟鞋甚至容易出现卡住制动踏板的情况。建议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在车里多放一双平底鞋。

隐患四:给坐椅上增加坐垫危险性:很多女性由于身材娇小,习惯于在驾驶座位上垫一个坐垫。然而因为坐垫是活动的,容易造成驾车者身体不稳,当遇到情况紧急制动时,身体往前的惯性很容易使人从坐椅上滑落导致驾驶员无法坐稳在驾驶位上,造成身体撞向方向盘。

隐患五:不愿系安全带危险性:不系安全带的危害众所周知,尤其有些女性因为工作需要,穿着较为讲究,不愿被安全带弄皱身上的衣服,因此会存在侥幸心理不系安全带。此外,对于女性最常佩戴的胸部挂饰,在遇到突发情况急刹车时,容易造成胸骨骨折等严重伤害。

赶紧改掉这3种常见开车陋习,影响行车安全,看你占了几条!


新手学车,总会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下面这些坏习惯可不能有,不仅影响车子使用,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

起步行驶太慢

新手司机上路一般都开的很慢,起步慢,一个红绿灯就过一辆车,觉得只要开慢点就很安全。其实不然,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合慢行的,有些道路必须把速度提上来。

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接近120km/h的速度行驶。如果速度过慢,很容易给正常行驶的车辆来个措不及防,容易发生追尾事故。

虽然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但是开慢车同样是非常危险的,是否开慢车也要分情况进行,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这才能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行驶安全。

空挡滑行省油

很多“老司机”都说空档滑行可以省油。的确,在汽车还是化油器的年代,空档滑行的确可以省油。但现在的汽车都是采用电喷技术,喷油多少全部由电脑根据行驶状态来进行喷油控制。

当车辆在空档滑行的时候,电脑默认为车辆在怠速行驶,反而会喷油来维持怠速。所以说,空档滑行是不省油的,反而会耗油。

并且,在大部分车辆说明书中都会提到,过分长时间的空档滑行会损坏三元,而且长时间采用空挡滑行,需要制动时增大刹车系统的负担,导致热衰减提前到来。自动变速箱空挡滑行的话,会损坏变速箱,导致变速箱大修,甚至报废。

后排乘客不用系安全带

不系后排安全带,一旦发生车祸会给前排驾驶员带来巨大的伤害。汽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发生碰撞时,身体前冲的力量,相当于被4楼抛下的100斤的石头砸中。

据统计,系安全带最高能将前座乘客死亡风险降低 50%,后座乘客死亡风险降低 75%。

如果后排乘客不系安全带,在当发生意外时,后排的乘客像一枚炮弹冲向前排,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同样会对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造成伤害,在很多交通事故中,正是因为后排乘客未系安全带,导致乘客冲向前排,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反而更大。

车内按钮意义及功能介绍 影响行车的按钮


图中的大圆钮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无钥匙启动系统的发动机启动/熄火按键,拥有这个系统的车辆无需再向锁孔里插入钥匙。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车型只配备了无钥匙启动系统,而没有无钥匙进入系统,这两个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边上的按钮是发动机启停系统的关闭按钮,这个系统可以在等红灯等车辆静止时让发动机熄火,当脚离开刹车踏板(或配备AUTOHOLD功能的车型踩下油门踏板)或转动方向盘时发动机会瞬间启动。为了避免挪车等特殊情况下发动机熄火,这个系统会在车辆达到过一定速度以上才启动,这个数值通常是5k/h、15km/h或30km/h,有的车型可以自行设定。

这个系统的控制键通常集中在三个地方,分别是方形盘多功能控制区域、转向柱左侧拨杆或向奔驰一样,在转向柱左侧单独增加一个拨杆控制定速巡航系统。不过无论在哪儿,图标都相同或类似,现在以宝马为例做一描述。

最下方的图标为定速巡航系统的标识,按压这个按键可以激活、关闭、暂停。按压一次启动定速巡航,再按压一次暂停,继续按压则恢复。如需关闭则需要连续按压两次。

“SET”键为配合拨杆使用,可以存储车速,如以90km/h速度行驶时,按压“SET”键可以存储这个车速,还可配合拨杆上下调节存储车速,再按“SET”存储。“RES”键则可以调出之前存储的车速并以该速度巡航行驶。

图中“Sport”和“ECOPRO”键为车辆行驶模式调节键,不同车型会有不同的设计,比如奔驰的旋钮设计。不管调节方法如何,一般车辆都提供三种行驶模式:运动、舒适、经济。运动模式下车辆会延迟升档转速,提高油门响应速度,高级车型上还有相应的其他调节如悬挂系统、刹车系统的调节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模式会相应的更费油,相反经济模式就比较省油但是车开起来更“肉”,就看您的利弊权衡了。

还有很多车型带有地形反馈系统,最著名的就是路虎。不过很多中端车型也开始配备此项配置,比如标致3008。他除了提供运动和雪地两种形式模式外,还可对底盘模式进行设定。如上图所示,地形模式分别为公路模式、ESP关闭、沙地模式、泥地模式和雪地模式,不过中端车型对这些地形模式所做的相应调整并不多,多是利用ESP系统控制刹车系统,达到不同的效果。

大多数车型会提供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的关闭按钮,关闭后车辆的极限会更高,并且允许出现小幅度的打滑,能带来更强烈的驾驶乐趣,不过个人不建议关闭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各个厂商对这套系统的称呼有所不同,分别叫做ESP、DSC、ESC等,但图标大致相同如上图。

陡坡缓降系统多用于SUV车型或越野车型,按下这个键后,车辆会自动以略高于步行的速度行驶,而无需施加制动力。这套系统能让车辆平稳的驶下陡坡,避免因刹车不均或者油门控制不好而造成的危险。

这个键是泊车雷达关闭键,大多数车辆的泊车雷达为默认开启状态,太过敏感的泊车雷达频繁响起也会让人烦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关闭该系统。

电子手刹已经逐渐在普及,作用类似传统的手刹或者脚刹,使用方法很简单,向上扣为施加驻车制动,向下按为释放驻车制动。大多数电子手刹在给油走车的一瞬间会自动释放,日常使用非常便利。

“AUTOHOLD”功能日益普及,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功能,开启这个功能后,挡位置于D挡时车辆停稳后脚就可以离开刹车踏板,车辆自动制动,踩下油门踏板后制动解除,非常适合走走停停的拥堵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几乎所有车辆的这个功能都处于默认关闭状态。

这些开车方式是要命的,看了都说改!


开车方式的不正确会造成导致造成交通事故的增加,所以一个正确的开车方式是很重要,那么有哪些不正确的开车方式呢?这些开车方式是要人命的!看完赶紧改掉吧!

误区1:加档超车

司机超车经常会加档提速,这其实是误区。新手通常认为高档位速度较快,所以在超车途中升上一档。事实上,车辆的前进是靠引擎所发挥的扭力来实现,高挡位扭力较小,油门反应迟滞,加速反而比较迟钝。

正确做法:

减一档,然后加油门全速超车,虽然此时发动机转速较高,噪音较大,但超车所需的时间较短。

误区2:放空档可以省油

不少司机在下坡路段时喜欢把档位挂在空档,依靠惯性来控制车辆下坡,此时只需踩住刹车来控制车速,认为这样能够省油。但这样做对车好吗?真的能达到省油的效果吗?实际上,空档滑行对于一些老车型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省油效果,但现在的车都是电喷发动机,并不能达到省油的目的。

正确做法:

车主在下坡行驶过程中,不要使用空档滑行,手动档车保持在低档位上、自动档车保持在行进档,踩住离合/刹车缓慢行驶。

误区3 :反手打方向盘

反手打方向盘是指把手伸进方向盘内侧反手打方向盘,即所谓的“掏轮”动作。这是的哥师傅惯用的 “过弯”手法,让人感觉很帅,很崇拜。其实很多老司机采用这种手法是因为那时车辆大多没有转向助力装置,方向盘较沉所致,在助力转向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手法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而且经常这样操作方向盘容易造成驾驶人腕部受伤。

正确做法: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般左手放9或10点位置,右手对应放3点或2点位置,一只手上推、另一只手就下拉的方式接力转动方向盘,不要交叉手,反手打方向盘。

误区4 :先踩离合器后刹车

一些司机认为,急刹车时不能踩离合,因为这会让发动机失去牵制力,导致刹车距离变长。然而,也有司机称,汽车在高速情况下,刹车、离合一起踩的刹车距离,只比仅踩刹车的距离长7厘米;而且如果只踩刹车,还会导致熄火,容易造成其他事故。

正确做法:

先踩下刹车,当车速降低至接近停止时再踩下离合器。

误区5:下坡空档滑行

发动机除了供应牵引动力之外,还具有制动作用。这在下坡或者急刹车时,会有体会。下坡如果直挂低速挡,汽车下坡时,就不会随重力作用,以至于太冲。而如果挂空挡,就完全靠刹车来制动,长时间的刹车制动,会造成刹车片过热,刹车效果下降,甚至失效。导致不安全。如果是在山区,那空挡滑行是最要不得的。

正确做法:

根据实际车速挂上合适的档位,让发动机制动,偶尔辅以刹车,这样既安全又延长刹车的寿命。

误区6:轿车二档起步

轿车变速器设计偏重于速度,如果用二档起步,会降低发动机扭矩,必定需要加大油门才不至于熄火,这样就会增加不必要的油耗。再有由于二档起步时发动机转速很高,还会增加离合器的磨损。

正确做法:

正常情况下要一档起步。

误区7:磨合期车速越慢越好

磨合期是要一段时间内将摩擦部件的配合间隙磨到一个合理的范围,才能实现较好的润滑。若磨合期发动机转速过低,则曲轴连杆轴瓦承受的冲击较大,转速过高则汽缸壁容易拉伤,造成早期磨损。

正确做法:

磨合期应参照发动机转速而不是车速,汽油发动机转速在2000-3000转之间,柴油发动机在1000-2000转之间。

误区8:转弯同时刹车

转弯时汽车重心移向外侧,此时刹车会加重侧倾,造成单边制动,若速度过快,或刹车过猛,则有翻车危险。

正确做法:

在进入弯道前减低车速换入低挡,入弯后,缓慢加油车身才能保持平稳姿态。

误区9:汽车启动预热10分钟

汽车启动前预热,能使机械部件得到较好润滑,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命。但很多司机都预热10分钟,以为这样会起到更好的保养作用。其实,这样只会造成油耗和发动机磨损更大。

正确做法:

一般建议预热5~30秒,夏季热车时间短一点,冬天热车时间稍长一点点,能使润滑油送达所需润滑部位即可。汽车启动前预热,能使机械部件得到较好润滑,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温馨提示:现在学车的朋友们,小编建议大家从最初状态就要学会正确的开车方式,以免以后习惯了那些不正确的开车方式再去改就很难了,文明驾驶,安全行车,祝大家一帆风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