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装上也没用!这些误区你需要懂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家也发布了最新的《儿童座椅质量标准》,国内很多父母都会给儿童选购儿童安全座椅。但是很多人在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上,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我今天就给大家分析分析这些误区。

1.不要按照年龄来购买儿童座椅

现如今很多家长购买儿童需要的产品时都会惯性的按照年龄来购买。事实上,并非如此,购买儿童座椅是需要按照儿童的实际发育实际情况考虑,因为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同年龄段的孩子身高体重差别也会有不同,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儿童的使用,我们的儿童安全座椅要根据儿童的实际身高体重进行选购,年龄顶多是辅助参考,不能作为购买依据。

2.不是材质越硬越安全

选购儿童安全座椅的目的就是为了儿童的安全。但是有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材质越硬对于孩子的保护越好,或者是弹性形变较好的座椅对于孩子的保护最佳,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家长们应该选择一些塑性形变较好的座椅,变形严重并且不能迅速回弹恢复的材质,才能在碰撞后更好的吸收撞击力,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

所以各位家长在挑选时可以用手来按压儿童座椅,如果凹陷处没有迅速回弹的座椅更推荐家长购买,那些材质很硬的座椅就不建议家长们购买了。

3.大年龄跨度儿童座椅并不是很安全

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东西要买就买个好的,买一次就不用多次换了。因此市面上那些大年龄跨度座椅卖得最好,一直坐到12岁,也是很多家长所吸引的地方。

但是年龄跨度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很好的兼顾各个年龄段的需求,再设计和功能上的针对性会大打折扣,因此最好家长还是优先按照实际情况来选购座椅,这样对于孩子更加安全。也有专业人士给出建议,孩子12岁之前,至少要使用两套不同年龄段的座椅,一个座椅做到底的情况应当尽量避免。

4.座椅接口并不是全通用的

很多家长认为车辆安全座椅接口都是一样的,因此买座椅只看样式材质。但其实目前市场中在售的安全座椅的接口分为欧标和美标,欧标接口两点固定,美标接口则是三点固定,车辆接口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一些车型还需要加装一个卡扣才可以安装座椅,因此购买时一定要了解车辆的接口,避免无法正常使用。

5.儿童安全座椅不是都要倒向安装

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还不健全,颈椎腰椎等部位很脆弱,为了避免对儿童颈椎等部位的压迫和影响,儿童座椅尽量倒向安装,避免颈椎受力。但并不是每个车型的后排空间都一样,而且孩子也在不断长高,因此不能一味的按照倒装来安装安全座椅,还是根据具体空间、儿童年龄,以及身体发育情况来定。一般婴幼儿时期,使用安全座椅倒装的方式,各位家长请不要一味的倒向安装使用儿童座椅。

6.安全座椅不止跑高速或长途才使用

我国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我们有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坐车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安全座椅。其实儿童座椅本身是有一定束缚性的,孩子坐在里面肯定不如直接坐在车里舒服,因此要在第一次乘车时就使用安全座椅,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一些家长觉得市区开的慢,不用座椅也无妨,上了高速跑长途在使用座椅就可以了,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谁也不知道危险在什么时候降临。所以安全座椅要跟车使用,孩子做到了安全座椅上,才能起到安全效果。

7.短途出行也不可以使用增高垫来替代

一些身高较高的孩子使用安全座椅会有些拘束,通常家长会给他们使用增高垫,如今一些车型原厂也会配备增高垫供大一些大孩子坐车使用。但增高垫的使用对于孩子的身高是有严格的要求,一些家长因为图省事会用增高垫代替安全座椅来使用,或是市区短途使用增高垫,长途高速使用安全座椅,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而且还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8.要定期给儿童安全座椅进行清洗

使用安全座椅的家长往往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安全座椅的卫生。其实安全座椅也是需要定期清洗的,否则上面会滋生的细菌对孩子的健康也是一种威胁。通常安全座椅的使用说明上会有标注拆卸和清洗的方法,不过安全座椅也没有严格清洗周期,家长可以按照使用频率来定期的清洗,保持卫生。

小编推荐

儿童安全座椅有必要吗


最早的儿童安全座椅诞生于1963年,儿童安全座椅就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科学实验表明,一旦发生汽车碰撞事故,使用了儿童安全座椅可将孩子的死亡率降低71%,其中,婴儿死亡率能降低70%,4至7岁儿童死亡率降低59%。

国外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规定是怎样的?

到目前为止,全球有40多个国家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并对儿童安全座椅立了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数据--在国外,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超过90%。

各国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规定:

澳洲:未满8岁之孩童,未使用罚款166澳币。

美国:未满4岁或体重未达18kg之孩童,未使用罚款100美元。

加拿大:未满5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瑞典:未满7岁之孩童,未使用罚款300瑞币。

德国:未满12岁且身高未满150cm之孩童,未使用罚款80马克。

意大利:未满10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英国:未满3岁之孩童,未使用罚款20-500英镑;3岁以上未满14岁而身高未满150cm少年另有规定。

法国:未满10岁之孩童,除非例外否则均需乘坐后座,否则罚款250-1000法郎。

新加坡:未满8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日本:未满6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韩国:未满6岁之孩童均须使用。

为何我国的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那么低?

与上述国家相比,中国的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显得相形见绌。数据显示,我国有97.5%的人认为使用安全座椅很有必要,但是,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的实际使用率却不足一成!

为什么明明知道安全座椅的必要性,实际行动的人却少得可怜?对于某些车主的理由(明明就是借口),小编必须要反驳。

借口一:安全座椅太贵。

反驳:没错,比起家里的凳子,安全座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上万确实算贵,但是,你都能买得起车了,还在意多一张安全座椅吗?

借口二,车内空间狭小。

反驳:一个安全座椅也就占一个车内座位的位置,就算大一点也不会超过后排一半的位置。其他人坐不下可以考虑另外打一辆车。当然,没儿童乘坐时可以拆下腾出空间给成人乘坐。

借口三:儿童不愿意乘坐。

反驳:儿童只是按照喜好选择乘坐与否,作为家长的你,难道不该为他的安全做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吗?

借口四:自认为开车技术很好,不会出事。

反驳:有多少交通事故都是因为司机觉得自己技术好,灾难不会选择自己?请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

国人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较薄弱,唯有立法强制才是根本举措。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有城市针对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并正式落地实施,这个城市是上海,也是国内首个儿童安全座椅地方立法的城市。其明确规定未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被安排坐在副驾驶座位,未满4周岁的孩子乘坐私家车应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此外,广州也曾有相关委员在市政协会议上提案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这些举措无不表现着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在逐步提高。

您的孩子是您亲生的,爱他,就请对他的安全负责。安全座椅的钱,不能省。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无及。愿每个小孩都幸运长大。

好多父母都对儿童安全座椅很不感冒,觉得浪费钱,有的还很排斥。也有的父母对儿童安全座椅很是认同,觉得有总比没有强。购买儿童座椅真的有必要吗?

这个问题是肯定的,在国外如果没有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话,是不允许带儿童同车的。而在国内目前也有的大城市开始纷纷制定相关法规。所以安装儿童安全座椅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

反对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人,一般都是缺少安全意识的,也因为前些日子报道的关于很多品牌面料上都存在甲醛问题,说会致癌。让很多父母望而生畏。但其实这毕竟是少数的不法厂商所为。也可能买到假货,混肴视听。

在发生交通意外的时候,当车与前方车辆碰撞时,如果孩子是让父母抱着的,这样更危险。前段时间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因为妈妈根本无力抱紧小孩,冲击力实在太大,导致孩子直接抛出车外。

如果让孩子坐在副驾驶室的话,更不可取。因为孩子身高比较矮,遇到重大的事故,弹出的安全气囊更会导致孩子窒息。

且不说买的儿童安全座椅的质量好坏,在发生事故前如果有儿童安全座椅加以保护,让孩子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上。不至于导致悲剧的发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部门也肯定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普及儿童安全座椅是迟早的事。

看完这些,你还敢不装车载儿童座椅吗?


在家家户户都有私家车的今天,儿童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无需赘言。经过交通法规的强制规定和学习交规时的教育,安全带的普及使用已经颇有成效。

但笔者经常走在路上看到很多家长在前排开车,孩子放在后座不管,甚至让孩子坐在前排的情况。看到车子从十万到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显然家长们不是买不起座椅。

如何看待这样买的起豪车好玩具,却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在发达国家,比如欧美,车载儿童安全座椅是非常普及的。有儿童的家庭,私家车上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已经成为和“开车要带安全带”一样的常识。那么,在中国,为什么车载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那么低呢?

中国人开始使用汽车的历史很短,不超过二十年,而私家车开始通行使用的时间更短,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大环境如此,汽车文化发展的历史不长。

不像是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导致中国的汽车文化成为短板,国人缺乏正确使用汽车的意识。文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要从学习驾驶的时候加强教育,慢慢改变国人观念。

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其实可以看做是佩戴安全带的升级版。两者的目的都是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但中国司机在安全带立法普及之前,对安全带的使用原则,总是能不带则坚决不带。

仿佛对自己的车技有一种迷之自信,如果乘客提出带安全带的要求,司机们则会觉得是对他们车技的怀疑。“我车技好得很,不会出事儿!”“我车技好得很,要什么安全座椅?”这种认为不会出交通事故的侥幸心理,也是车载儿童安全椅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

有些家长的安全意识淡薄。在国内,孩子的乘车现状很多都是家长抱着坐在副驾驶或者后排,因为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是最安全的,虽然他们种大都数知道这是不安全的,但是,侥幸心理作祟,认为自己开慢点或者注意些,都是安全的。

但当发生事故时,他们的怀抱不但不能保护到孩子,相反,如果不幸发生事故,孩子还会成为家长的气囊!

当然,价格偏高也是很多家长未选择儿童安全座椅方面一方面的原因。进口儿童安全座椅一般偏高,但是安全性舒适性更好。为了孩子的安全,笔者希望车载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率不断升高,希望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安全出行的舒适!

儿童乘车安全有什么需要注意


不要让儿童在前排乘坐,系安全带也没用,除非有儿童座椅。

就算在后排乘坐,也要锁上儿童锁,使儿童在车内不能随意打开车门。

停车时候注意不要让儿童自己开门,除非你注意到后面确实没有来车。

随着汽车在我国的普及,人们在享受全家出游的快乐时,交通事故的频发,也为大家敲响警钟,尤其是儿童乘车安全问题受到愈来愈多的人关注。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儿童乘车安全四要四不要,望广大家长多多注意,让孩子平安快乐出行。

四要

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汽车上的安全防护措施多为成人设计,所以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儿童防护设备。世界上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强制儿童乘车必须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同时也有相应的法规及生产和检测标准。在选择安全座椅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型、体重等因素来选择,不是选择适用的年龄越长的就越好。

要正确使用安全带

身高达到145cm以及体重达到36kg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车辆上装备的成人三点式安全带。年龄较大的儿童(通常不低于7-8岁)如果要使用三点式安全带,安全起见,最好配合增高坐垫。并且一条安全带只能用于一个人,不能因为儿童身型较小就让两个儿童共用一条安全带,否则在碰撞事故中共用安全带两个人都会受伤。

要开启儿童安全锁

孩子好动、好奇,如果不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打开车门、车窗都十分危险。现今在售的众多车型基本上都在后车门上配备了儿童安全锁,以防儿童乘车时误开车门、车窗。当小孩坐在车辆后排时,家长一定要开启车辆的儿童安全锁,避免发生安全隐患。

 启动前要环视车辆四周是否有孩子

孩子身材矮小,容易进入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因此在车辆启动前要环顾四周确保安全再行驶。并且要尽量禁止孩子在车辆周围玩耍,避免发生汽车碾轧孩子的惨案。

四不要

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

发生碰撞事故,副驾驶位上的孩子很容易便会撞上内饰部件致伤致死。而且安全气囊展开瞬间所产生的冲击力高达1千牛,如此大的冲击力会对儿童胸腔及头部产生强烈挤压作用,这对孩子的危害是致命的。年龄在12岁以下或身材瘦小的儿童乘车时,家长一定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儿童固定在车辆后排座椅上,以保证乘车儿童的安全。

不要抱着孩子

碰撞事故的发生是突然的,以人的意识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并且当出现碰撞事故或紧急制动时,成人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会对怀抱的儿童身体产生剧烈的碰撞和挤压,儿童稚嫩的骨骼受到极大的伤害。另外,据专家测算:当汽车以56km/h行驶发生碰撞事故时,母亲要想抱住一个3岁大,体重约12公斤的孩子,约需要150公斤力,这一力量是孩子体重的12倍多;如果汽车速度提高到70km/h、孩子体重为18公斤,母亲要想不让孩子从怀里飞出,必须使出250公斤的力,相当于要抱起14个孩子。在碰撞事故发生的瞬间,想必很难做到的。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

夏季车内的空气温度非常高,太阳只晒1小时左右车内温度就会攀升至50摄氏度以上,这样很可能导致孩子中暑甚至窒息。另外好动的孩子碰到车内的制动、方向盘、点火开关等也容易造成危险。再者孩子独自留在车内还有可能被拐走或偷走,造成终生遗憾。

不要在行驶过程中给孩子喂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尽量避免给孩子喂食,尤其是如小饼干、糖果、果冻等颗粒状食物,以免在车子行经不平的路段或紧急制动时,孩子被噎住或呛住。筱雪

儿童乘车常见误区


现代家庭几乎都拥有一辆汽车,幼儿的乘车安全也受到全社会的更多关注。据调查数据显示,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数量每年不少于1.8万,此外还有数十万的儿童因此受伤。约4成家长认为未满10岁的儿童能够正常使用安全带,此外儿童乘车随便坐,儿童乘车不使用安全座椅、父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等,一系列问题都暴露了儿童乘车的安全隐患。今天,小编就以真实的案例解说儿童在乘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孩子坐副驾驶位置 案例解说儿童乘车常见误区案例:这是发生在2012年的一个案例,坐在后排的孩子在车内玩耍,并从后排爬到了副驾驶位置,最后由于好奇打开了车门,导致从行驶中的车里摔了出来。好在后面的出租车反应及时,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个案例里家长犯的错误是:让孩子在车内玩耍,而且孩子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也没有加以制止。因为副驾驶没有儿童锁,而家长又没有给孩子系安全带,所以才导致惊魂瞬间的发生。 误区二:家长抱孩子乘车案例解说儿童乘车常见误区案例:在大连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有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因交通事故发生时,妈妈坐在副驾驶位抱着孩子,车辆在碰撞过程中,安全气囊弹出后撞伤了孩子的头部,引发颅内出血。这个悲剧再一次给习惯怀抱孩子的家长敲响了警钟。安全气囊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有测试表明:当安全气囊以速度为300公里/小时打开时,冲击力可达几百公斤,能将西瓜击碎,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在婴幼儿乘车过程中,家长一定记得将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关闭。此外,婴幼儿在乘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且将安全座椅放在后排。对于不满4周岁的孩子来说,最好将安全座椅背对车辆行驶方向。 误区三: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案例:湖北十堰市的周先生觉得带着孩子上楼拿东西不方便,便把3岁孩子独自留在私家车内。结果由于车内温度过高,导致孩子中度中暑。幸亏发现得早,否则有生命危险。 不少驾车带孩子的家长经常有这样的疏忽:路过银行柜员机或菜市场,认为到柜员机存取款或买一把青菜只是一瞬间,于是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殊不知,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于成人相差很多,一般体温超过38℃,小孩就会出现不适感,超过39℃,就属于高烧,过了40℃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实验已经证明,无论环境温度怎样,在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都会以相似的速度增加,最高时可达40℃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儿童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远比成年人快,他们的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又不如成年人,因此很可能发生 “热射病”,即因体内热量过度积蓄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直至死亡。此外,2013年长春“婴儿随车被盗”的悲剧更让人不寒而栗。单独留孩子在车内,一旦类似的事故发生,后果将难以承受。  误区四:在车内放置尖锐物品 案例:马先生带着太太和16个月大的女儿去探望父母,在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面的车子速度太快撞上了马先生的私家车,从后面来的冲击力把放在车子后挡风玻璃旁的小工具狠狠的砸在了位于后排安全座椅上的女儿身上,造成女儿胳膊、腿、头部受伤。 在车内放置硬物或尖锐物品,很容易弄伤孩子,家长要经常检查车内物品,确保把工具之类的器具放置的后备箱等合适的地方。 误区五:让儿童绑成人安全带

案例解说儿童乘车常见误区 案例:Ann5岁了。一天,爸爸开车带她去学芭蕾的路上被一个酒后驾车的司机撞上了。坐在后排的Ann系的是成人安全带,因为她身材瘦小,安全带正好卡在她的脖子上,不仅没能让她避免危险,反而在脖子上勒出一道长长的血印。 汽车座椅和安全带一般是为身高高于1.5米的成人设计的,不满14岁的孩子,不易使用成人安全带,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出现案例里的情况,安全带变成“杀手”。此外,给孩子绑成人安全带时,松紧程度很难把握。过松不能很好的发挥安全带的作用,过紧容易造成压伤和挤伤,让宝宝感到不适,若严重则可能影响宝宝的身形发育。为了确保孩子乘车安全,安全座椅必不可少。误区六:让孩子把头探出车窗/天窗 案例解说儿童乘车常见误区 案例:张女士带10岁儿子去超市买东西,到停车场后,她准备倒车进停车位让副驾驶座上的儿子帮忙“把风”,儿子就探出头向后看。张女士将车停好后,习惯性地关好车窗,结果把儿子的头夹到了。 这个案例中的母亲又犯了两个错误,一、儿童不能坐副驾驶位置;二、不要让孩子把头探出窗口或天窗,因为一旦引擎熄火天窗会自动关上,此时孩子若还在探头玩耍,则极易发生夹伤事故。 建议家长们开车时首先要锁好车窗及天窗,在驾车前还要给孩子“打预防针”,不要将头、手伸出车外。

【用车指南】儿童乘车误区 家长你中招了么?


误区一:乘车时家长将儿童抱在怀里

在车辆以60KM/小时行驶时如果发生撞击,一个体重20kg的儿童就相当于半吨的运动物体。此时要抱住孩子,相当于用手去救一个从四楼堕落的成人!

误区二:让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

一般汽车在副驾驶前方都有安全气囊,一旦发生危险时气囊瞬间爆开,由于孩子的身材较矮,气囊打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部,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误区三: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如果天气炎热,车里会因为温度升高而缺少氧气,孩子很可能因为高温缺水或氧气稀薄导致窒息。如果天气寒冷车里没开暖风还有可能冻伤孩子,所以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要将儿童单独留在车上。

误区四:让儿童自己操作安全带

儿童在车内可能会在玩耍时将安全带完全拉出,安全带被从牵引器中完全拉出的时候,锁定装置便会被激活。如果绕在头部、颈部或腰部时会变得十分危险,可能让儿童产生窒息。

误区五:儿童安全锁

由于好动的天性,大多数儿童都喜欢在车内乱摸乱动,行车途中孩子一旦拉动车门把手将车门打开,极易造成严重危险。打开儿童安全锁可以大大提高儿童乘车的安全性。

误区六:让儿童在乘车时吃喝

在开车时,不要让儿童喝水或吃东西,因为汽车在颠簸时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危险。儿童乘车时不要玩尖利玩具,汽车的颠簸会导致其划伤孩子,而在急刹车时,则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身体。

误区七:让儿童自己上下车

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因为孩子力气小,推不动沉重的车门,并且如果车门回弹,有可能撞伤或夹伤孩子。另外要将车停在安全的地方后再给孩子打开车门,打开车门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以及车门附近是否有水坑。

误区八:儿童乘车时在快速车道行驶

带儿童出行时,最好在中间车道行驶,因为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晕车不舒服或急需大小便需要随时停车。如果在最里侧的快速车道行驶,当孩子不舒服突然需要停车时我们无法及时将车辆行驶至紧急停车地点。

误区九:让儿童自己操作车窗开关

防夹电动车窗在关闭碰到障碍物时玻璃将不再上升,这样既保护玻璃不破裂又能避免儿童被夹伤。但有些车辆并未配备车窗防夹功能,儿童如果被车窗夹住或夹伤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中国,儿童乘车时45%的家长采用自己看护或怀抱这一不正确的保护措施。84.5%的家长没有为孩子专门配备乘车安全装备,24.8%的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知识毫不了解。希望儿童乘车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能够更早的普及,让儿童能真正做到安全乘车。

警惕汽车儿童盲区,安全驾驶!


前几日,南通青年路新村一女子在倒车时,不慎将在车尾5岁的女儿撞倒,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居民说,当时她女儿正站在车后,被后退的车辆撞倒,顿时头破血流。孩子疼得直喊张女士和丈夫才发现险情。汽车有盲区,驾驶员需注意,今天为您整理一些汽车盲区的有关知识。

安全倒车的方法

如果打算倒车,那么在上车前要绕车一周,除检查车况外,就是看看周围有无障碍物躲在盲区里。不管车后视镜有多大,不管倒车雷达有多少个,也不管倒车影像范围有多广,自己亲身观察来得稳妥。尤其是大型的越野SUV车型,更要养成这一习惯。

还有不少人喜欢将汽车座椅调成半躺式,认为这样舒服,但这样的姿势会大幅降低前方视野,所以倒车时要保证座椅处于合理位置。正确做法是将坐姿抬高,能看到发动机盖的前方边沿,靠背呈合理的角度,不能太斜,但也不必太直。

座椅调整完毕后,要调整后视镜。另外,通过后视镜进行观察、倒车时,不要回过头去,比较容易兼顾车头的动态,不容易发生车头剐蹭障碍物的情况。

点亮大灯或是刹车灯对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有帮助,通常在被照物上留下的光斑越小说明车辆距离障碍物越近。

停放时与旁边的车辆保持一致的方向能降低车辆被碰坏的几率。如果地方局促,车两边都有障碍物(如停有车),往左后倒时,尽可能让车身贴左,反之贴右,这样可以提前打把转向,缩短倒车距离。

倒车时车速切记要缓慢,以防突发情况。同时,不要原地打轮,这样不但损车,而且此时的方向助力也变得很沉。

汽车哪个座椅安全


乘坐汽车,安全第一!那么汽车那么多座椅最安全的座位是哪一个?哪个是最不安全的?车上座位哪个更安全?后座乘客为何系安全带!今天的小编就给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些汽车座椅的安全指数!

最安全的位置

美国专家曾对汽车安全座位进行排序,后排中间座椅的危险系数最低,副驾驶座椅的危险系数最高。

第一位:后排中间座椅

后排中间座椅

车辆在发生意外时,对于坐在后排的成员的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头部的保卫,宽广的空间给了更多的缓冲时间。所以,对于一般的家用轿车而言,后排的乘坐安全系数要高于前排的安全系数。

系安全带

但是,坐在后排的前提是,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假如您不系安全带,您就是义不容辞的荣膺“最不安全座位”的宝座了。不用发生任何事故,只是一个紧急刹车,就会对您的生命安全造成威逼。

第二位: 驾驶席后方座椅

驾驶席后方座椅

驾驶席的后排座椅也是很安全的,一是在后排,可以拥有较长时间的缓冲区域。二是发生事故时,人们的潜意识会进行紧急的躲藏,驾驶员也会本能保卫自己这一侧。

第三位:副驾驶后座椅

副驾驶后座椅

对于国人来说,许多人都喜爱挑选这个位置,上下车最方便,他的视野和舒服性也很好。同样的,假如为您的生命安全增加筹码,请您上车就系安全带。

第四位:驾驶席

其实,车辆的安全都是由驾驶员决定的。一个遵纪守法、行车有素的司机很少会有事故发生,而有些不守法的司机,即便车辆的安全装备再高,事故发生时也难做到全身而退。

第五位:副驾驶位置

副驾驶位置

轿车中最危险的位置就是副驾驶座椅,但也是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位置。许多人,坐出租车都喜爱坐在副驾驶座椅上,可以与司机保持靠近,有说有聊。还有一些未成年的孩子、孕妇也会坐在副驾驶上,甚至不系安全带,危险程度雪上加霜。

事故发生时,汽车先进的安全装备可一定程度的降低危害。但是,无论出行您坐在哪个位置,一定要有安全行车的意识。时刻谨记上车落锁,就系安全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您平安出行。

连刹车都不了解,给你系上10条安全带也没用


最近苹果的CEO库克接受访问的时候,正式承认苹果正在开发自动驾驶系统。有了解“自动驾驶”的网友,估计都会有所期待,尤其是它的主动安全技术。

然而主动安全技术再强大,还是需要有被动安全技术作为基础,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作为一辆车行驶安全的根本,在一辆车的构造中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为了起到减速刹车的作用,制动系统通过摩擦转换成热能将汽车的动能减弱,直到把车停住。

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莫过于制动器。而常见的制动器主要有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两种。

1、鼓式制动

鼓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制动轮缸、制动蹄、制动鼓、摩擦片、回位弹簧等部分。

鼓式制动器通过液压装置,控制摩擦片与随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内侧面发生摩擦,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

在踩下刹车踏板时,推动刹车总泵产生压力,通过制动液将压力传递到车轮的制动分泵,从而推动制动蹄向外运动,将制动蹄连接的摩擦片与刹车鼓发生摩擦,从而产生制动力。

从结构中可以看出,鼓式制动器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出,容易造成热衰退,频繁制动会影响制动效果。所以,鼓式制动器的刹车性能稳定性比较差。

即便如此,由于鼓式制动器的成本比较低,如今在微型车辆和廉价低端车上依然被采用;

而鼓式制动器的另一个优点,可提供很高的制动力,也就是省力。因此传统的手动驻车中,一般使用鼓式制动器。

2、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也叫碟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分泵、油管等部分构成。

盘式制动器通过液压系统把压力施加到制动钳上,使制动摩擦片与随车轮转动的制动盘发生摩擦,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

由于盘式制动器是敞开式的。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很快散去,拥有很好的制动效能,现在已广泛应用于轿车上。

在常见的盘式制动器基础上,为了提升制动时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制动性能,通风制动盘应运而生。

通风制动盘内部是中空的或在制动盘打很多小孔,目的是将冷空气贯穿整个制动盘,达到快速降温效果。

可能有网友留意到,一些追求极致运动性能的跑车,往往会使用一种叫陶瓷制动盘。

但此“陶瓷”并非我们在餐桌上常见的陶瓷,而是一种在1700℃高温下制造的增强型复合陶瓷。

陶瓷制动盘相对于一般的刹车盘具有重量轻、耐高温耐磨等特性。装配陶瓷制动盘的跑车,就像脱下一双靴子,换上了跑鞋。

更重要的是,陶瓷制动盘在制动最初阶段就能产生最大的制动力,制动效率更高,制动距离更短,抗热衰退性能更好。

所以,在购买低端车型的时候,如果希望安全性性比较好的,就需要特别注意制动器的类型,最好选择带有盘式制动器的车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