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安全应从细处着手

我们知道,在以往发生的一些交通事故当中,往往酒后驾车、超速、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占主要因素。但笔者在日常巡逻处警和交通事故处理当中却发现,驾驶人的一些小习惯、小细节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些小习惯、小细节,看似无关紧要,但在驾驶行进当中,却能够带来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为此,在日常行车当中,行车安全也应该从细处着手,具体而言,广大驾驶人员应该做到“四慎”:

一、在前胸口袋内慎放硬物。不少人尤其是许多男士喜欢将一些随身物品或日常用品放置于上衣口袋内,比如手机、钥匙、钢笔、打火机等,这种生活习惯在平日里虽看似平常,无伤大雅,但如果是在车辆的驾驶行进当中,尤其是在紧急刹车的状态下,就有可能蕴藏着一定的危险。在车辆行驶时,突遇事故,采取紧急刹车是每名驾驶员的首选动作。这时,在自然惯性的作用下,驾驶人员的身体将会继续快速冲向前方。这时,安全带或司机撞至方向盘时,就不可避免地会给驾驶人员的身体带来较大的压力。此时,放置于驾驶员胸前口袋中的钢笔、钥匙、打火机等等硬物,就很有可能在压力的作用下破损或断裂,对司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为此,为避免此类意外的发生,每名驾驶员在开车前都应养成将前胸物品进行清理的良好习惯。

二、行李厢内慎乱放物品。一些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因车厢内胡乱堆放杂物,继而在行进中影响驾驶人员甚至导致发生意外,已经在以往交通事故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明显。有些车辆,如面包车或旅行车,这类车辆往往乘坐空间与行李厢空间是相连不相隔的,车主因个人需要或装拉货物的原因,就直接将物品胡乱放在后厢或将后厢填塞得满满的,俨然将行李厢变成了“杂物间”,又没有采取网罩等手段,导致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知道,通常车子的后方行李厢空间是所谓的“防撞溃缩区”,也就是说车子万一发生撞击,留作吸收后方来车的撞击力,以此缓解危险性。可是,当后厢堆得满满的,一旦发生事故,这些杂物便会直接撞击前方司乘人员的后脑,或将其堆压。

三、慎随意打开车门或探出窗外。随着道路车辆的增多,道路交通状况也变得更加趋于复杂。有些司机往往下车时事先观察的意识比较淡薄,故每次停车后,便随意打开车门,或将头探出车窗外。这虽是个例和个人习惯,但应该坚决加以摒弃和改正,在没有经过观察、确定后方没有疾驶而来的车辆时,不能随意开车门或将身躯探出车窗外。为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每名司乘人员都应该养成下车时必观察,随时观察后方车况的良好习惯。

四、驾驶时慎接打电话。随着通讯的日益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话通讯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以至于经常看到一些驾驶人员在行进当中,也在接打电话。有个别人还错误地认为,一边开着“香车宝马”一边接打电话,是一种“酷”和“时尚”的表现。驾驶时接打电话,这虽属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但危害极大,现在交通路况瞬息万变,更加趋于复杂,这就对司机的驾驶技术和注意观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选阅读

高速行车安全知识 高速行车注意事项


在高速行车,有些驾驶自动挡车型的车主认为只需要踩着油门,轻微转动方向盘变换车道就足够了,和普通道路以及郊区道路上相比,对驾驶技术的要求要低很多。实际上,有这些想法的车主更需要引起注意,除了对车辆必要的操作外,安全意识的提高也同样重要,毕竟在高速公路上车速最低都在60km/h以上,速度每增加10Km/h,安全系数都会降低一个等级。既然高速公路行驶如此重要,那么在高速行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看清楚“ETC车道”再进入,否则进退两难很尴尬

2.非紧急情况不能占用应急车道

每当堵车很多人就喜欢行驶进入应急车道。这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还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占用应急车道会导致救援车辆过不去,会使原本的堵车堵上更堵。

除了给其他车辆添堵,无故占用应急车道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罚款200元,记6分。所以,占用应急车道的缺德行为,确实是损人不利己。

3.不要尾随或长时间靠近大货车

大货车就是”大祸车“,靠近他不但会使你的盲区增大,你还有可能进入她的盲区。导致不必要的事故,所以我们高速公路上,就应该远离大货车。

尽可能地躲开大货车是有道理的,很多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追尾事故,是由大货车刹车失灵引发的,而且往往是伤亡惨重的车祸。

4.不能停在匝道口的导流线里

导流线长啥样?你还记得吗?在高速公路上,匝道口的导流线经常被人当作“停车看路牌区域”,一些车辆直接停下来,丝毫不顾潜在的追尾隐患。

除非是车辆出现故障或事故,否则车辆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在高速公路行车道上停车。

5.每条车道的车速范围其实是不一样的

不要以为在高速公路超速行驶才是违章行为,车速过低也属于违章,而且危险性同样很大——万一后车失魂又来不及刹车避让的话,追尾事故的后果不堪设想……

6.进入隧道一定要开启近光灯

高速公路隧道前的路段,除了会有限速标志外,通常还会有一个提示驾驶员开启车灯的标志牌。虽然现在很多车都有自动大灯配置,但是很多驾驶员并没有这种正确意识,灯都不开就一头扎进隧道里的驾驶员比比皆是。

7.每次变道时只变换一条车道

在驾校学习时,教练都会教导我们:每次变道时,只能变换一条车道。可是有多少人会遵守呢?

在高速公路的匝道口路段,我们经常能看到跨越两条车道的野蛮变道行为。有时看到其他车辆为避让这些野蛮变道车而急刹,那种危险情景让人冷汗直冒,要是刹不住会有什么后果?

8.错过出口只能继续往前走,倒车回去很危险

今年浙大的校长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的榜样,在高速上错过了出口。结果直接导致车祸身亡。

万一错过了高速公路出口,我们只能继续前行至下一出口驶离高速。

改掉夏日行车习惯不良 确保行车安全


夏天到了,酷热之下,你会养成哪些用车坏习惯?夏天开车,你最需要小心、注意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天热不系安全带

上车记得系安全带,不系安全带的危害众所周知。夏天到了,因为工作需要,女性有时需要穿着较为讲究的时装,系安全带有可能弄皱身上的衣服,所以,很多女性往往会不系安全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夏天女士乘车或开车,最好不要佩戴胸部挂饰,在遇到突发情况急刹车时,金属挂饰容易造成胸骨骨折等严重伤害。

穿拖鞋开车

夏天,不少女性朋友喜欢穿凉拖外出,穿凉拖开车者也不在少数,这是很危险的。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如果踩油门或刹车时拖鞋不跟脚,很有可能因此延误刹车时机、造成交通事故。另外,女士穿高跟鞋也很危险,容易出现卡在制动踏板下的情况。建议喜欢穿凉拖的女性司机,在车里放双平底鞋,开车时换上,同时切忌把换下的鞋放在前座。

疲劳驾驶

保持头脑清醒。夏天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对有车一族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保证精力充沛。如果行车中感到困倦,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确保行车安全。

戴深色墨镜

墨镜颜色不宜太深。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车友做出错误的判断。有研究表明,过深的墨镜会延长司机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时间。

将手伸出车窗

手规矩些更安全。夏天天热,不少人将手伸到窗外,一方面可以让手在风中凉快凉快,另一方面似乎是为了显示其车技的熟练。但是,这样做非常危险,如果旁边一辆疾驰而过的车辆触及伸在车窗外的手臂,可以肯定,受伤是必然结果。

座上凉垫不固定

记得固定垫子。在驾驶位上铺凉垫,如果是固定的也没有什么不妥,可如果坐垫是活动的,遇到情况需紧急制动时,身体往前的惯性很容易使人从座椅上滑落,尤其是一些不爱系安全带的车友。此外,还有一些身材娇小的女车友,习惯在座位上垫一个坐垫,以增加高度,但需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坐垫固定。

夏季行车安全小常识


夏日温度高,体力消耗大,小编帮你整理了夏季行车安全小常识,并且以flash动画的形式为您图文并茂的详解。哦,详细讲解。

夏季安全行车小常识曝光夏日温度高,体力消耗大,尤其是中午,容易疲劳、打瞌睡。行车中如感到困倦,应及时停车,适当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

不要穿拖鞋穿着拖鞋开车很危险,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如果踩刹车时拖鞋不跟脚,很有可能延误刹车时机,造成事故。

不宜长时间开空调装有空调的车辆,密封性能一般较好。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呆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而且记忆力也会减退。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车内氧气急剧减少。建议开车人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气。

不宜戴墨镜墨镜的暗色,能延迟眼睛把影像送往大脑的时间,这种视觉延迟又会造成速度感觉失真,使戴墨镜的司机作出错误的判断。

谨防自燃每年夏天都会发生汽车自燃事故。所以一定要检查一下车辆的高、低压线路是否短路或老化,插头是否松动,蓄电池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油路是否有漏油也是关键。另外,气体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也应该及时清理。

高速行车遭遇暴雨 请使用这份行车安全指南!


进入雨季,降雨量开始多了起来,在高速公路上驾车时常会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不必慌张,今天就跟大家唠叨唠叨暴雨天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的事儿。

▲图:7月19日至20日,云南昆明、广西北海、黑龙江尚志、吉林永吉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强降雨,导致部分道路被淹。

7月15日夜间,甘肃平凉突降暴雨,平凉西高速往宁夏方向3公里处14辆车连环相撞,多人受伤。经过当地消防部门4小时的救援,所有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GIF图:甘肃平凉西高速发生14车相撞事故。

7月14日凌晨,重庆渝北区突降暴雨,渝邻高速古路服务区旁发生3车追尾事故,造成人员被困。消防官兵雨中开展施救3小时,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

▲GIF图:渝邻高速古路服务区发生3车相撞事故。

6月10日早上,由于雨天路滑,启扬高速江苏扬州江都段发生一起5车相撞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GIF图:启扬高速江苏扬州江都段发生5车相撞事故。

暴雨天行车要减速慢行

暴雨天降水量陡增,高速路面湿滑容易出现积水,行车时眼前“白茫一片”视野受到限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这样的极端天气状况下,安全行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车距 不盲目并线超车

由于短时间的强降雨造成高速路面湿滑,车轮容易打滑“跑偏”,行车时应当沿着自己的车道匀速行驶,切记不要因为前车行驶缓慢而盲目并线或超车。切记不要超速驾驶,以免发生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

行车开雾灯 切勿滥用双闪灯

暴雨天开雾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看清前方的道路,而是要让其他的驾驶人通过雾灯注意到你,以此来增强行车的安全性。特别注意的是,行车中不要使用危险警示灯,即大家常说的“双闪灯”。如果滥用双闪很有可能会给周围的车辆传递错误信息,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涉水行车 先观察再通过

遇到积水路段,一定先观察后再谨慎通过。一般来说,当积水高度低于轮胎的一半时可以通过。先观察其他涉水的车辆是否通行顺畅,然后据此判断地面是否有深坑或障碍物,通行时应该用低挡位行车,匀速慢行,稳住油门,不可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如果积水高度超过轮胎的中线,此时要选择其他路线绕行,不可强行通过。

避免急踩刹车 保持低速行驶

由于路面湿滑,刹车片和刹车碟之间容易形成水膜,急踩刹车时车辆容易打滑甚至发生侧滑。因此,要尽量用档位和油门来控制车速,避免急踩刹车。同时,低速行驶还能够让驾驶人有充足的反应时间。

发生事故后及时撤离并放置警告牌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立即开启危险警告灯,并放置三角警告牌提示来往车辆,车内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拨打报警电话等待救援。要注意的是,切勿在车内、车辆周围停留,防止发生二次事故,以免给车辆及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安全行车必读:行车紧急情况处理


各位汽车司机朋友在驾驶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的紧急情况,因而也必需学会如何处置。

1、迫不得已偏离行车路线:你驾车靠右行驶,突然一辆车子迎面开来,侵占了你的车道,迫使你不得已向右偏出车道。此时,要注意不要猛刹车,也不要试图马上回到车道上来。你必需停止加油,握紧方向盘,控制好汽车,然后稍稍向左打方向,同时要轻轻地点几下刹车。在车速减慢或停止后,再小心地把车开回原来的车道。

2、如果一个正面相撞似乎不可避免:正常行驶时,突然有辆车出现在面前,似乎相撞已不可避免。记住,这里,千万不要向左打方向,必须始终踩住刹车并向右打方向。如有方法,应该立即开出车道,宁愿冒翻车的危险,也不要向左打方向。如果无法躲避,就把车刹死,使你的车速尽可能保持低速。

3、如果汽车落入水中:要迅速解开安全带,并设法从窗子爬出来。如果车窗打不开也要处乱不惊。要知道,尽管汽车在水里下沉,但车里仍会留空气,可以呼吸,等到水进入车内,车内外压力相同时,车门就可以打开了。

4、如果刹车失灵:这里要反复地踩刹车,并尽力快速把档位转换到最低速度,以利用发动机的减速作用。在车速有所减缓时,要利用手闸制动。如果车速非常快,手闸控制不住,那就要找合适的目标撞击。在最坏的情况下,当汽车要撞击物体时,一定要看准方向,并且要关闭发动机。宁愿毁掉汽车,也不能让汽车在没有制动的情况下向前飞奔,因为那样会酿成更大的灾难。

5、如果汽车打滑:首先必须减速行驶。如果是汽车排成队行驶,你要学着前面车子的后轮摆动的方向转运方向盘,一旦汽车开始向右摆动就可以加速,并把方向盘向相反方向滑动。这样就可以避免汽车再次向相反方向滑动。一旦汽车不再打滑,就要缓慢地踩刹车。如果汽车的4个轮子都在打滑,那就应该放开刹车,让轮子自己转动。

6、如果挡风玻璃碎了:千万不要一下子把刹车踩死,要集中注意力,让车子继续向右前进;可能的话要把头探出车窗外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玻璃破碎。

雨天行车,安全从平日做起


黄梅天已过,但并非不再来。这个潮湿的日子相信没有人会待见。家里地板、墙面返潮、被褥透着异味。人的心情也各种不畅快。到了外面,就算有自驾车,也会被可恶的黄梅天所影响。

那对于在黄梅天的行车安全,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呢?

确保视野的清晰

雨刮器的在雨天行车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有多少人了解雨刮器,真正重视过这个小部件呢?

其实雨刮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拨水的能力。但是雨刮器其实非常脆弱,你平日里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护理。

1. 尽量避免干刮的情况出现,因为空气中的灰尘、泥沙会附着在前挡玻璃上。干刮会增加橡胶条和玻璃间的摩擦,从而把玻璃刮毛刺,同时加快了橡胶条的磨损。

2. 停车时,树叶、树枝等杂物,尽量在出车前人工清理掉。

3. 暴晒情况下橡胶极其容易老化,所以我们尽量把车停在阴凉处。或者可以定期在橡胶条上涂抹些许凡士林。

4. 为了获取更好的拨水效果,我们可以自行购买玻璃水膜,在清洗完玻璃后均匀涂抹即可。在雨天水膜不会让雨水形成水雾,而是呈颗粒状。更容易被拨去。

5. 检查雨刮器弹簧是否生锈,这样会让雨刮不能有效贴合玻璃。

出行前检查轮胎

很多人出行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之后待会儿要去做的事情。而忽略环顾一下车辆状态。有时候,轮胎瘪气、轮胎下有异物,甚至有人恶作剧堵了排气管等等。

1. 轮胎是否有瘪气现象。轮胎胎压是否在标准值,可以参考胎压监测,也可以用脚踢踹来辨别。

2. 定期检查轮胎坑纹深度,如果坑纹低于标准刻度线,则尽快跟换。一般建议4年左右更换整车轮胎,最长不应超过5年。

出行前检查灯光设备

雨天行车,正确使用灯光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你得先确保灯光系统的正常运行。

1. 检查近远光灯、前后雾灯是否正常

提醒:尽量不超过30公里或40公里的时速,随时观察前后车辆与自己车子的距离,提前做好采取各种应急措施的心理准备。

如需停车时,尽量提前100米左右减速、轻点刹车,使后面来车有足够的应急准备时间,避免由于刹车过急造成碰撞或者追尾。

不急刹车不急转向:

雨天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会随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当车辆发生打滑时,切勿急刹车,正确的操作应紧握方向盘,缓收油门,努力控制好方向,适当的时候采取点刹控制车速。

出梅之后,无论车辆有无异常现象,最好能够到4S店做一次全面“体检”。因为一些隐患并不能当场发现,但对车的潜在危害却非同一般。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或是广告。例如你需要检查散热器处是否有树叶等杂物堵住,而你却全然不知。电瓶线路是否有因为雨水腐蚀等等。这些事情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知道和精通。最简单的办法也就是开去4S店做些检查。要知道,这些检查其实并不需要花什么钱,何乐不为。当然如果有需要你花钱购买雨刮或是轮胎更换的时候,也要听取意见,并非什么都是4S要赚你钱。

雨天行车安全并线的技巧


安全并线技巧

1、下雨时,因为后视镜视线不好,因此在超车时,一定要慎重,在心里没底的时候,不要轻易实施并线或超车。

2、开车时,一定要打开车灯,平时并线、超车不习惯打转向灯的车主也要注重,在并线前要先打开转向灯,看看后面的车有没有反应,假如后车打双闪或者鸣笛,就先不要超车了。

3、假如还是无法确认后方情况,还可以打开车窗,迅速地偏一下头看一下后侧方。但是应该先稍稍放慢车速,以免撞到前方的障碍物。

4、在确认可以安全并线时,就要马上干脆、流畅地并线,以免在迟疑间影响其他车辆行驶。

5、不要从右侧超车,尤其是超大型车。因为大型车的高度高,当小车靠近大型车右侧时,司机很可能从后视镜里看不见。

必须减速行驶

在干燥路面驾驶,车速提高,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俗称"抓地力")几乎没有变化。而雨天,当车辆在潮湿路上行驶,车轮的抓地力则随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很容易发生"水滑",此时,不要急踩制动踏板或猛打转向盘。

(1)在潮湿路面上的车速与安全的关系

雨天加速行车,车胎与路面之间形成"水膜"时,汽车的转向和制动将有失效的危险,如同危险的水上滑板一般……?

(2)雨天驾驶,除视线障碍是行车不安全的因素外,由于雨中或雨后路面变湿,车轮容易打滑,给驾驶员操作增加了各种困难更不容忽视。

(3)由于视线不佳,有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儿童,所以必须减速行驶。

(4)行人有可能没有意识到汽车就要接近,所以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减速行驶。

(5)行人为了避开积水,有可能走到行车道上,所以必须减速行驶。

驾驶两大“杀手”

逢雨天,直接影响行驶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能见度和路面状况两大隐患

除了能见度和路况,雨天驾驶还需要注重保持合理车距。

所谓能见度是指人的肉眼透过空气所能看到的水平方向的最远距离。雨天雨水洒落,使挡风玻璃和后视镜模糊不清,加上潮湿路面的光线反射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路面状况直接影响着车轮的摩擦(附着)系数,从而影响汽车的制动性能。在干燥路面驾驶,车速提高,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几乎没有变化。而雨天,当车辆在潮湿路上行驶,车轮的抓地力则随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很容易发生“水滑”,此时,不要急踩制动踏板或猛打转向盘。

想必每位车友都有体会,下雨天,当雨点洒落在车窗玻璃上时,车前方的视线很快就受到阻碍,车辆、行人和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此时,开启雨刮器,车前方就会一片清楚。因此,假如雨天驾驶车辆,不使用雨刮器或雨刮器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的话,对行车安全十分不利。所以车主在大雨之前,应检查汽车雨刮器是否能正常工作。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暴雨天,急速大雨点打在挡风玻璃上,即使雨刮器运动再快,也难刮净雨点,致使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影响,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应马上停驶。

保证后视镜清楚

雨天让后视镜更清楚

在雨中开车,后视镜常常会被雨淋得很模糊,只能看到后车一个大致的轮廓,分不清远近,甚至完全无法推断后方情况,给司机并线、超车带来很大困难,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这里业内人士为车主介绍几种改善雨中后视镜视线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加装雨挡:经济又有用

雨挡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粘在后视镜上方,另一种是插在后视镜与框的缝隙里。建议大家最好选择前一种,因为它不仅安装简单,而且假如想去掉,就可以直接揭掉,然后做一些除胶处理就可以了。假如是安装后一种雨挡,在拆除包装之前,不容易推断雨挡的厚度。有时买的雨挡太厚了,插进后视镜后会出现阻碍后视镜转折的情况。雨挡的价格一般为20元-50元,比较经济。

在雨不是很大的时候,雨挡还是很管用的,但是在大风大雨的时候,雨挡的作用就会减弱,但是至少可以保证后视镜的三分之一是清楚的。

■改装加热后视镜:效果好费用高

一些配置高的车的后视镜具有加热功能,能够把水汽蒸发掉,即使在雨天行车后视镜也很清楚。将后视镜改装或更换成带加热功能的后视镜,这种方式很有用,但是费用也比较高。

有的车型的后视镜可以直接更换,选装这种加热后视镜,车里的线路都是预先留好的,不用做任何改动,但是费用比较高,大约需要3000元。

假如不能选装,也可以自己改装,在后视镜里加装一根粗电热丝,这种改装一般需要改动车内原来的部分线路。

当然,自己改装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车。因为电热丝需要加热,假如后视镜里的电机齿轮是塑料的而不是铁的,那就不能做这种改装。一些低排量的车,不适合做这种改装,因为两个后视镜电热丝的功率总和,相当于一个后窗除霜器的功率。低排量的车装上后,会导致车的动力不足。

■涂抹驱水剂:质量不同效果有别

市面上可以买到一些驱水剂,具有使后视镜表面不沾水的功效,有的产品每瓶大约需要50元。但是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一般的驱水剂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当然,也有用果好的,如一些进口驱水剂,擦过一次可以维持1个月,而且雨越大,镜面越清楚。但是这种驱水剂的价格比较贵,每瓶近千元。

■擦上洗涤灵:应急办法效果一般

有一种临时方法,就是在镜面上打一些车蜡,或者擦一些洗涤灵、肥皂水之类的,可以保持一、两天的效果。但是,小雨还是很容易吸附在镜面上,在大雨中效果则相对好一些。

■换大视野车内后视镜:很管用

对于后车窗有雨刷且后车窗面积大的车辆,可以将车内后视镜换成一个大角度后视镜,也非常管用。

涉水行车的操作要领

涉水前的预备和防护措施

汽车涉水行驶前,必须仔细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情况以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和道路情况,由此来推断是否能安全地通过。假如水深超过车轮或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则不宜冒险涉水,其实,只要水位达到前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再涉水行驶就有一定的危险了。

在确认自己所驾汽车的结构能够通过时,一般应选择距离最短、水位最浅、水流缓慢及水底最坚实的路段。假如一定要驶过较深的水流时,请先做好下面的预备工作。

1、用防水布或塑料袋将分电器、高压线、点火线圈等包好,并设法将电瓶的位置升高(如驾驶舱内或车厢上)。

2、对油箱的加油口、机油尺孔和发动机、驱动桥上的其他通气孔都要用防水物包扎堵塞。

3、若水位接近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应该在前保险杠上捆绑较宽的木板,然后用低速挡行驶,使汽车前方的水被木板推开,在发动机部位形成一个浅水区,以防点火系统被水浸湿而丧失功能。

4、有可能时,尽量加大汽车的重量,以减少水对车的浮力作用和增加车轮的附着力。

涉水时的操作方法及注重事项

1、汽车涉水时,应保证发动机运转正常、转向和制动机构灵敏可靠的情况下进行。应挂低速挡平稳驶入水中,防止大轰油门或猛冲,防止水花溅入发动机而熄火。

2、行驶中要稳住油门,保持汽车有足够而稳定的动力,一次通过,尽量防止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弯,尤其是水底路为泥沙时,更要注重做到这一点。

3、行进中要看远顾近,尽量注视远处的固定目标,双手握住方向盘正派前进。不能注视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乱视线产生错觉,使车辆偏离正常的涉水路线而发生意外。

4、多车涉水时,绝不可同时下水,应待前车到达彼岸后,后面的车才可下水,以防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导致进退两难。

5、最后提醒车主,汽车在水中熄火,切不可马上起动,以免严重损伤发动机,而应尽快采取措施把汽车拖到积水少的安全地点。

涉水后的安全检查

1、车辆涉水后,应选择宽广安全的地点停车,拆除防水包扎物,查看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否沾水,并用干布将其受潮的电器部件擦干净,以防发生短路或断路等故障。

2、检查各齿轮箱有无浸水、水箱散热器片之间有无漂流物堵塞、轮胎有无损坏、底盘下面有无水草缠绕等,及时将车辆清理干净。

3、应启动发动机,让发动机空转数分钟后,达到正常温度,烘干发动机上面的水和潮气。确认汽车技术状况良好后,先用低速行驶一段路程,并有意识地轻踩几次刹车踏板,让刹车蹄片与刹车毂接触摩擦产生热能,以烘干和蒸发掉制动器中残留的水分,确保刹车性能良好。

4、一旦车主碰到汽车进水的情况,最好到汽车修理厂和专业的售后服务站进行修理,切不可图廉价在路边店进行维修。

水深不宜超过排气筒

汽车在雨天碰到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水深的地方。特殊提醒车主,要特殊留意水深程度,如水深超过排气筒或进气口,便很容易令车辆死火。水深的另一个临界点大约是半个车轮的高度,也就是25厘米~30厘米之间。

看到水就躲闪,或者马上踩刹车放慢速度,这是很多车主的通病。左闪右避会令后面的司机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意外很容易发生。其实水深15厘米左右的话,不会对汽车有任何影响,完全可以用正常的车速行驶,不需要担心水进入车内或者抛锚。当水深约半个轮胎,便要先行转较低挡行驶,提高引擎转数,稳定油门,保持行车速度涉水而过。假如水深超过半个车轮,建议让水退去后再通过,假如确实要强行通过,最好让拖车来拖。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