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汽车自燃高峰期,一分钟教你如何预防汽车自燃

近些日子,气温开始出现高温倾向,部分地区的气温已经是40+摄氏度。在这种高温天气下,人进行室外活动需要极大的勇气,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也受不住高温压力,开始出现自燃的情况。但是,高温真的就是汽车自燃的罪魁祸首吗?让小编来告诉你,并且为你指出应对之策。

油路系统泄露

汽车的油路系统指的是汽车的燃油系统。这一系统出现泄露问题,就意味着管道外面会沾有机油。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机油渗透出油管,一旦遇到明火或者是高温天气,外界温度达到机油燃点,就会引起汽车自燃。车主朋友应该定期检查油路系统,检查油管是否有老化或者破裂问题,要是发现有问题存在,应该去4S店进行修护。

电路出现故障

电路故障包括漏电、搭铁、短路问题。其中,搭铁引发自燃的情况占多数。“搭铁”一词主要在福建闽南一带流行,它的意思是将需要保护接地的导线与汽车上铁质材料直接相连进行接地。

产生搭铁的原因有多种,比如给汽车添加防盗器、空调等。电路问题的解决也要靠车主的定期检查,除此之外,也不应该给爱车添加过多不必要的电器设备。

车内放有易燃品

这里指的“易燃物”包括打火机、发胶等日常品。汽车仪表台上有一定空间,车主往往会选择在这上面放一些小物品。对于爱吸烟的车主而言,将打火机放在仪表台上是常态,这是不对的。

仪表台受太阳照射时间较长,在长期暴晒下,打火机达到自身燃点,然后自燃,最终导致汽车的燃烧。夏天,最好不要将这些易燃品放置在车内。此外,停车的时候也要注意路面是否有枯木枯叶。车底的枯木有着自燃的可能性,保险起见,不在这种路面停车或者将路面上的枯木枯叶清除后再停车。

不正确的吸烟行为

对于一些男司机而言,香烟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夏季,在车内吸烟要尤其注意。要是车主马虎大意,没有注意到烟灰或未熄灭的烟蒂落在车内地毯上,汽车烧毁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车主吸烟要注意,最好就是不要坐在车内吸烟,在驾车期间保持良好的驾车习惯,待下车后再抽烟。

延伸阅读

汽车自燃应该如何预防和处理


车辆自燃有诱因 保养是关键

车辆的自燃的原因分为车辆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车辆原因基本上是由于电路和油路的老化导致的,而人为原因就是在车内仍烟头引燃易燃物导致的。第二个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做到在车内不要吸烟和放置易燃物品,坏习惯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诱因一:电路老化引起短路

自燃事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发动机舱内着火,而这是由于电路老化或绝缘胶皮破损,接头虚接等情况造成短路起火所致。由于线路并不暴露在车体表面,大多线路分布在机器盖内,不少驾驶员因此疏于了对它的检查和保养。

诱因二:油路老化导致漏油起火

油路在自燃事故的诱因中和电路隐患同样重要可怕,由于机舱内一些渗油漏油情况没有被及时发现,高温环境下发动机舱内温度急剧升高,足以点燃渗出的油液,造成自燃风险。

车主:自燃了应怎样处理?

如果我们的爱车很不幸的发生了自燃应该如何处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也不用过度恐慌,保持清醒沉着应对是可以控制火势减少损失的,这里有几个步骤值得牢记。

这里我们先说句题外话,在我们的爱车中应该常备的工具除了备胎和千斤顶外,还应该随车带着灭火器,以及一副绝缘手套。

步骤一:勤观察

很多时候自燃初期不会有明火,而是味道或是烟雾最先传出,当行驶途中车内有烧焦烧糊等味道或是机器盖有烟雾散发出来时,应该保持敏感的警惕性。

步骤二:切断电源

当发现车辆即将自燃或已经自燃后,应当迅速打开双闪,并尽快将车辆停靠至路边,并且远离周围的易燃物,然后熄火并切断一切车内电源。然后顺手扣动发动机盖锁(在驾驶员一侧的前门内侧),然后迅速拿出灭火器来到车头。如果可能请在离车后100米处架上三角警示牌。

步骤三:救援

带上手套或者用比较隔热的东西垫在手和发动机盖之间,因为如果发动机舱内起火发动机盖的温度会非常高。将发动机舱盖打开一小缝隙观察火势,在安全的情况下将其全部打开进行施救,灭火器一定要对准着火点喷射。

遇到自燃情况,如果火势比较小且能找到着火点的话,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进行自救,如果火势严重,应该立刻撤离车辆并且拨打119火警,待消防部门到现场将火情处理。处理完毕后,消防部门会出具一个火灾事故原因证明,这点很关键,如果车子属自燃险理赔范围并且投保了自燃险,就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了。

车辆自燃很可怕,轻者是让我们的财产很冤枉的流失,重者则是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在日常保养的时候应该多关注老化的电路和油路,排除隐患,掌握基本的救援知识,上一个自燃险以防万一。

最后,还要嘱咐习惯在车上抽烟的朋友们,开车时不能一心二用,累了就下车休息来一根,别在车上玩儿火。

一分钟教你看懂汽车尾标,识破车企套路


汽车尾标里面有大学问,可不要小瞧它。尾标是展示汽车型号、配置、技术、排量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汽车尾标的那些事儿!/span

对于尾标来说,恐怕没有哪家车企比奔驰和宝马这两家做的更好了,看上去简单明了也好记。从40多年前确定了以数字命名不同车型方式之后,宝马就以后两位数代表引擎的排量。此后同样随着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兴起,后两位数逐渐变成了以“缸数+动力等级”来命名的方式,但依旧保留了传统的三位数字。

用马力来命名车型,是世界上最早命名车型的方式。早期没有车型之分,均以马力大小为准。所以早期的命名方式多为「名字+多少Ps」。进入21世纪后,以马力为代号的车型,恐怕最有名的就属超跑品牌兰博基尼了。Murcilago就以“LP+马力”的形式来命名,第一款为LP640,此后有了580、610、700、750等等。

采用扭矩命名车型的方式,最早是由大众牵头带起来的风潮。自从TSI发动机在中国火的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大众想到了再一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法。不仅把车做大,还要把数字也做大。发动机的扭矩数值往往大于其功率数值,所以大众就很机智的采用了“发动机扭矩+TSI”的命名方式。380、330以及280均是其不同调校发动机的峰值扭矩。

这种命名方式,目前只有任性的奥迪这样做。奥迪也许觉得“四个圈”的风格很酷,尾标也不能掉链子。便选择采用了一套复杂的公式来计算各个车辆的数值,其具体含义大约为百公里加速的能力。公式如下:

100公里1小时0-100公里加速时间10=结果(四舍五入)

简化一下:278百公里加速时间=TFSI数值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数字结构:即2位数+T的形式,往往会让人误以为是发动机排量数值,所以如果一个不太懂车的人在路上走,发现到处跑的都是5.0T发动机(50TFSI)的奥迪,想想岂不是很可怕。

说到电动车,当然以特斯拉为代表。它的命名方式跟传统动力车型不同。像马力,扭矩,加速度等这些数据在电动车面前完全不值一提。电动车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容量,所以就像汽车发展之初以马力来命名的最简朴的方式一样,特斯拉以车型所搭载的电池容量来命名:60D就代表60KWH的电池容量,75D代表75KWH,以此类推。

最后一种,不走寻常路的“唬人”型车标,比如通用。把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命名方式改了,连自然吸气车型也不用排量了,例如1.5L的英朗被命名为15N,1.5L的威朗则命名为15S,而1.4T的英朗被命名为18T,1.5T的威朗则被命名为20T。命名方式压根无迹可寻,属于想叫什么纯粹看心情。

我们来聊聊:

各大车企这么拼命在尾标的道路上行走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抛弃传统的排量尾标呢?估计是抓住了老百姓普遍认为数字越大越厉害,感觉不仅牛而且大气的心里,还能让小排量发动机的尾标看上去很有气势。所以我们在购车时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不要被这些套路迷惑了双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