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支招降低事故发生率

清明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数十辆车追尾的事故让人记忆深刻。五一小长假过了,但是对于有车的朋友来说每个周末都可以是长假,相信很多朋友会选择周末自驾游,下面,让我们跟交警学习一下“防御性驾驶”的知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所谓的防御性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玉环楚门交警中队民警陈奔奔告诉我们,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要有放眼远方的意识。看得远一点,跟车别太近,才能观察到更多的潜在危险。

玉环楚门交警中队民警 陈奔奔:“如果我们在高速上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在行驶,防御性距离大概在400米左右,如果在城市道路上,以每小时50、60公里速度在行驶,一般防御性距离在150米到200米之间,所以我们一般防御性反应时间在15秒左右,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我们采取措施的时间将近6秒。”

陈奔奔说,驾驶员看倒车镜及后视镜的时间间隔一般5—8秒钟。通过观察,并预估他人的行为,以判断超车、变道、刹车等带来的影响。而在自身驾驶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随意变道,在路口要注意减速,给予后方车辆一定的反应时间。一旦出现了一些刮擦或追尾事故,采取措施,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也很重要。

玉环楚门交警中队民警 陈奔奔:“在车子停下来之后,要及时将双跳灯打起来,在保持安全的情况下设置警示桩,如果广大驾驶员车上没有警示桩的话,可以放一个危险提示牌子,还有方向盘也要注意,我们方向盘往内侧打,两个轮胎在停车的位置向右打,即使后面有车子撞上来,就算人站在前面也不会撞上,不会发生伤人事故。”

虽然学会防御性驾驶技能有效降低事故率,但交警还是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开车上路一定要控制车速,严格遵守各项交规。

玉环楚门交警中队民警 陈奔奔:“在各个假期期间,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多,所以提醒广大驾驶员,一定要谨慎驾驶,控制车速,保持好行车距离,减少事故的发生。”

防御性驾驶,小编我也是学了一招。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技巧,安全意识都是最重要的,咱们开车出门一定不能急,得保持速度,慢慢开。

延伸阅读

了解这些行车的安全规则,事故发生率降低一大半!


车祸是可怕的,但也是可以预防的,因为它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只要你真正掌握了安全行车规律,就能有效避免车辆事故的发生。

规律一:驾驶员应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培养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是安全行车的关键。“疲劳驾驶”、“酒后开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不按照规定行车,不仅是严重的违章行为,也是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突出表现。

有些老司机觉得自己驾驶经验丰富,就产生了大意的思想。可大意是会付出代价的,越是老司机,越应该拿出老司机的谨慎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戒备,集中注意行车中的各种状况,才能妥善处理各种情况,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

规律二:欲极速则易出车祸。

车速跟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行驶速度快而引发的车辆事故屡见不鲜。盲目开快车有如下不良后果:

一是导致频繁超车、会车,使可驾车辆过多占用中心线或逆线,使冲突点增多。

二是破坏了车辆的稳定性,加大了转向时的离心力,从而使可控性降低;

三是制动距离加长,制动效果变差,安全系数会下降;四是观察的视线会受到限制,观察角度清晰度降低。

规律三:开车不能到极限,要留有处理意外情况的余地,留有应付突变和紧急情况的时间和空间。

行车中我们要注意把握与应变有关的交通信息,仔细观察前方车辆的动态变化,如果前方车辆突然减速也好有个提前准备。注意与交通参与者保持好距离,一旦遇到突发状况,可以有充分的制动距离和采取措施的时间,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规律四:开车不能一厢情愿,要时刻注意其它车辆的驾驶情况

所有驾驶员必须明确:交通安全不是单方面做好就能保证的,开好自己的车仅是其一,其二是要与其它车辆进行信息交流、相互谦让。

你晓得吗?了解这些行车的安全规律锦囊,事故发生率就降低一大半啦。其实,开车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有“车德”。小编在这里提醒您,安全行车,文明礼让才是保平安的王道,因为我们没法跟生命开玩笑。

开车发生事故怎么办?交警支招


驾车出行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发生些事故之类的,那发生交通事故应该怎么处理呢?是报警等待警察处理?还是私了?私了靠谱吗?一起来看看发生交通事故,交警支招如何应对。

日常驾车出行,遇上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尤其是我们的新手司机,开车上路多多少少会有遇到些状况,那在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时该怎么处理呢?是不是一遇到事故就报警等警察处理呢?还是选择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下。

第一时间应做好现场防护工作

发生交通事故以后,各位司机和乘客务必要在第一时间做好以下三件事情:首先要开启车辆危险灯,其次要在车辆后方50米开外的位置放置危险警示三角架等警示物,然后安排所有人员迅速撤离到车道外的安全区域,以防止发生次生事故。如果有不能移动的受伤人员,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哪些交通事故必须要报警?

发生交通事故后,为节省时间省去麻烦双方可以选择不报警而自行协商处理,但是如果发生以下几种情形就必须要报警,通知交警到场处理:(1)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2)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或虽然对事实或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3)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4)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5)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6)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7)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8)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有一些撞毁路边设施的交通事故,比如撞到路沿、防护栏等,个别车主以为没啥事,直接开车就走了。千万不要这样做,如果不报警就直接走了,有可能会被认定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情形。

哪些情况要及时把车辆移开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要保护好现场,在一些情形下,司机还必须及时撤离现场,将车辆移到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如果交通事故只是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在车辆可以移动时,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经常在路上会遇到司机因为车子发生小摩擦,争执不下,而直接导致交通堵塞瘫痪,对于这种应当撤离却不撤离以至于造成交通堵塞的,交警到场后会对司机进行处罚。如果司机有无证驾驶、喝酒、服用国家管制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等情形的,必须要报警并在现场等待交警到场处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