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小偷照着说明书开车

做小偷也是需要技能!偷车首先得要学会开车,而且是各种车都要熟练哦!但是近日有个小偷比较任性,居然是现学的!

案发后,民警进行了大量侦查,但是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直到7月10日,一位曾被抢劫的女士报警称刚买的车丢了。

民警通过各路口的监控系统,迅速锁定了被盗轿车,并在莱山区一二手车交易市场附近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让民警感到诧异的是,今年24岁的李某并没有取得驾驶证,之前也没有开过车,当天凌晨2点李某通过之前所抢包内的车钥匙启动车辆,不过他并没有着急逃跑,而是先在小区附近转了几圈“练手”,凌晨5点以后才开车沿环山路、观海路到了莱山区一二手车交易市场。

“我们抓获李某时,副驾驶的座位上还放着汽车使用说明书。”李警官说,李某的驾驶技术都是现学的。

据李某交代,他从2011年开始通过“拉车门”的方式,偷盗忘记上锁的车辆内部物品。为了来钱快,今年又开始进行抢劫,先后在奇山小区、白石社区附近作案4起。另外,李某还利用三张信用卡恶意透支4万余元,拉车门盗窃20余次。

驾考网编辑推荐

说明书上没写嗜睡的药能在开车前吃吗?


服药之后开车为什么容易犯困?大家都知道服药后不能驾驶,但有的说明书上没写服药后会出现嗜睡,为保行车安全,也需要谨慎对待。

近日有市民在线咨询客服:服药之后开车为什么容易犯困,有的说明书上没写嗜睡,也需要注意吗?相信有不少驾驶员有同样的疑问,为了大家的行车安全,小编在此统一作答。

春季万物复苏,但是冷暖交替,很多疾病找上门,不过,吃药之后你如果还和往常一样继续开车,可要多加留意了。

很多人都知道,一些药物吃完之后有困倦感,特别是感冒药物,这些药物的副作用都会引起人们嗜睡感,原因在于药物的成分会抑制人们的中枢神经。不少人也会注意,如果说明书上标记服药过后可能嗜睡,就不会开车或者高空作业。

但是,如果说明书上没有标记,是否就可以放心了呢?虽然很多药物的说明书没有提示服药后不能驾驶,但是一些药物仍然会令人产生轻微困倦感,只是作用程度较轻,因此没有在说明书上写出。而人们服药之后的耐受情况不一样,可能有的人仍然有较为明显的困倦感。因此,服药之后开车还需谨慎。

防抢,防盗,防小偷


驾车远行有交通安全问题更有社会治安问题,所以新手们一定要牢记小编给大家总结的驾车远行的防范技巧哦!

1、备份防失

备用钥匙拴在身上,时刻不离身;有关证件均有复印件,分开放。

2、慎重加油

只到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加油。

3、慎重吃住

拒绝任何陌生人的食品、饮料,不接触陌生人的任何物品和香烟。不在路边小店餐饮、住宿。

4、行车防抢

正常行驶中遭遇故意碰撞事故, 不要下车, 锁上车门,手机报警,等待警察。如果对方采取过激行为,应迅速驾车离开现场,继续报警。

行驶途中暂停或慢行时,锁好车门,升起车窗玻璃,以防盗抢。常有不法之徒乘机向车内示意或敲打车窗,当驾驶员以为是车辆出现了问题下车检查时,不法之徒趁机将车内的财物盗走。不法之徒可能从降下玻璃的车窗伸手抢夺,或者直接拉开车门抢夺。

5、停车防抢

在偏僻的景点附近停车或临时购物停车前,观察周边情况,如有闲散人员、不良之辈迹象,不要灭火停车,更不能下车,必要时迅速驾车离开。在有停车场的地方一定要把车停到停车场。如果临时需要停车又没有停车场的,车上要留人,锁好车门。

6、停车防盗

在晚上住宿地的停车场停车时,要将车内所有物品,包括后背箱中物品,当着守卫的面,全部取出。许多宾馆守卫、保安,监守自盗。有人在北京一大宾馆停车,购物归来整理后背箱,被守卫看到车内有感兴趣的物品,夜里车门被撬,所有物品全部丢失。

7、起步防抢

上车之前, 先在远处观察,察看车辆周边有无不良之辈, 但有可疑之处, 暂时不要靠近车辆。出车前, 先绕车一周,看车辆外观、车胎、车底下有无漏油漏水,尤其注意看将要经过的路面可能有钉子、玻璃等尖锐的异物。上车后, 立即锁上车门,尽快离开。

公车改革,教练遇“任性”学员


官员因公车改革,现在都去学车了,而年龄大的也去学车,却履考不过。

记者从吉林省长春市多家驾校了解到,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名考取驾照的人数明显增多。但对于其中一些在单位“说了算”、比较有主见的学员,教练在教车过程中颇感困难。

“我车上有个56岁的处级干部学员,因为车改,不得不在快退休的年龄进驾校考证。”一位驾校教练告诉记者,由于该学员一直是单位负责人,平时在单位“说了算”,学车的时候,也很有主见,经常按自己的想法操做驾驶,结果考试一直通不过。

记者了解到,公车改革促使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驾校报名考驾照,在这部分学员中,40岁以上的“大龄学员”占比很大。

“大龄学员本身就比年轻人学车慢,加之一部分人在单位或是领导、或本身较强势,因此学车时会比较‘任性’,碰到这样的学员让人很痛苦。”已有10余年驾校教练经验的宋波表示,近期受公车改革影响,这样“任性”的学员比较集中。

今年52岁的副局级干部张女士表示,因为车改,她将不再配有司机,因此逼着自己去学车,光科目二就考了10次,驾校也应其要求换了3个教练。“越考不过去,脾气就越不好。”张女士说。

据了解,为了满足上班族的需要,长春市很多驾校特别开办了早班和晚班。据一些驾校负责人介绍,要求加班加点练的大部分都是这些年龄大、在单位有一定职位的学员,他们目前对于考取驾照显得特别急迫,因为不少人都被取消了配备“司机”的待遇,今后得开私家车。

“任性”官员学车怎么办


自从撤销了公务员的私有司机,很多公务员开始自己学车,尤其是年纪大的,但是年纪大毕竟跟年纪小的记忆有出入,所以学车的时候难度系数也不一样。

随着公车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报名考取驾照的人数明显增多。但对于其中一些在单位“说了算”、比较有主见的学员,教练在教车过程中颇感困难。“我车上有个56岁的处级干部学员,因为车改,不得不进驾校考证。”一位驾校教练告诉记者,由于该学员一直是单位负责人,平时在单位“说了算”,学车的时候,也很有主见,经常按自己的想法操作驾驶,结果考试一直通不过。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官员”不仅是一种职业身份,更是某种特定的行事方式。强势任性、主导欲强,自信心满满,又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凡此种种,构成了官员群体无比鲜明的性格特征。即便学车考证,也不忘记自己的公职身份,也不放下为官那套言行做派,一些官员入戏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在于,当某些官员浸淫官场如鱼得水得太久,他们便会产生一种近乎“全知全能”的幻觉。于是乎,这种偏执自负的行为模式,在日常化的工作语境内,并不会显示出太多不妥。可一旦将之放诸于非常态化的“新环境”里,便注定会窘态频出。

当官员如此之深地深陷于职业的角色设定之中,甚至于无法从容地切换语境、转换身份,也就难免会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低能”——无视职责分工、拒绝专业意见,莫名其妙地自以为是,这一类心理因素作用下,无论是学车还是其他事情,在一个官化的个体做来,总归是困难重重的。

与“学车障碍”遥相呼应,一些官员“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也时常被人诟病。而这一切都说明,官员一职,或可带来强大副作用。一直以来,我们的官场传统,缺乏“平常心自视”的自觉,缺乏自我调适和修正的能力。所以,某些人“除了做官什么都不会”,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固然需要创造一种“争做学习型官员”的氛围,但更前提性的努力,或许还在于先将官员还原为一份正常职业,祛除附着其上的优越感和莫名自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