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事故的正确处理方法 你真的知道吗?

据江苏新闻报道,5月2日凌晨,刘女士带着公公和儿子开车回泰州,在高速上撞到护栏,虽及时报警,但刘女士并未下车放置警示标志,三人坐车里原地等待。几分钟后,一辆半挂车撞过来,公公当场身亡,12岁儿子抢救无效身亡……

本可避免的悲剧却因一个小错误而与亲人阴阳两隔,使得大家对这起事故产生了更加强烈的痛感与遗憾!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高速路上出事故的处理方法送给各位,望熟知。

1.放置三角警示标志

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做的是是打开应急警示灯,找一个人去放三角警示标志。

有意识能行走的其余所有人员看准安全时机迅速撤离至护栏外,打120、122,无意识人的最好不要擅自去动,避免造成二次受伤。

2.在护栏外侧活动

后备箱拿三角警示标志的人动作要迅速,也要离开车道,从护栏外步行到来车方向150米处放置三角警示标志(一定要确保安全再放置,无论在哪个道次,从护栏外走过去放三角架是必须的)。

3.拍照

关于拍照,要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进行,除非放眼望去一两公里没车,否则不建议在高速路道上拿生命来拍照,请往护栏外移步!

严重事故要保护现场不能挪车,这个时候可以去护栏外拍个自己留底。车可以挪的,挪到应急车道也要拍个留底,即使现场变了。

4.照片要尽量细致

比如当时的路段情况、你的车行驶在哪一条车道上,出交通事故的另外一辆车在哪一条车道上,两辆车相撞的部位都来个特写,路面上的刹车痕迹等等,这些都要尽可能多的在照片中表现出来。

若你慌了神,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打电话询问交警该区域应该如何处理事故车辆,再根据交警的要求行动。

延伸阅读

正确的驾驶坐姿你真的知道吗?


一般我们刚进入一辆车就是简单调整下座椅前后、靠背角度,差不多觉得合适就可以开车了,殊不知其实关于调整座椅的学问多着呢。

新手坐姿(紧紧抱着方向盘,身体前倾,使劲儿紧盯着前方)

老司机坐姿(他们巴不得躺着开车,觉得这样舒服,只要手能够到方向盘就行)

其实以上两点都是绝对不可取的,正确的驾驶坐姿有利于驾驶操作,减少错误动作,便于观察仪表和道路情况,便于运用各种驾驶操纵机构,从而保证正确、灵活、敏捷、持久、安全地进行驾驶操作,确保交通安全,同时,正确的驾驶姿势能使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作业中,不会过早地出现疲劳和肢体麻木现象。

首先我们上车后建议先调节座椅的高低,如果配置此功能的话。因为现代座椅高低调节不是大家想象的直上直下的移动,高低调节是会伴随着前后的移动发生的。所以我们先锁定高低位置。

电动座椅很简单,只需要按动调节按钮就可以了,一般前后和高低都集中在一个四方向按键上。高低的调节以头部空间为主,给头部流出一定的空间,主要觉得不压抑就可以了,也避免遇到过大的颠簸路段让自己头部与车顶相碰。

尽量留够一拳以上的距离为佳。

这些调整完之后,我们开始调整座椅的前后距离。首先我们让自己的右脚踩到刹车踏板上,用力踩到底。这时调整前后。

用力踩到底

然后座椅前后调整到右腿能大约弯曲120度角的水平,角度只是大概,自然弯曲就好,不能过直也不能弯曲过大。

这样做的目的是,首先你在遇到危险时有能力将刹车踏板踩到底让车辆全力制动,二是弯曲的腿部可以在遇到危险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前后调整好了就该座椅靠背倾斜角度了,这个以什么为准呢?

我们以方向盘为准,这里教您一个小诀窍,我们将双手搭在方向盘上,以手腕能碰到方向盘顶点为主,此时的座椅靠背角度最为合适。

如果此时你觉得有点儿坐的太直了不舒服怎么办?当然有办法,现在的车型一般都提供了方向盘调节功能,比如这台进口英菲尼迪Q50就提供了4向电动调节方向盘,绝对的高大上。

具体办法为,在座椅前后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调整方向盘的前后,可以将方向盘稍微往外拉一些,或者稍微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座椅靠背就可以往后调整一点了。

接下来,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座椅头枕调节了,这个相信大家都很少会想起来。这是正确的头枕位置能在发生追尾等碰撞事故时有效的保护你的颈椎不受伤害,也是很重要的。

具体调节方法为,让自己后脑勺中间与头枕的中间位置对齐即可。简单动下手,后顾都无忧。

同时,后脑最好别紧贴头枕,也不能离得太远,保证大约两根手指的距离能起到最佳缓冲效果。

基本上,这一系列的驾驶位调整已经完成,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英菲尼迪女郎,所以还有多一点的事要跟大家分享。英菲尼迪Q50装备了一般车听都没听说过的运动座椅侧翼调节!你问这是什么?来来,给你讲解一番。

上图的这个位置就是侧翼位置,一般车型的侧翼角度是固定的,你要是个大胖子坐进里面会觉得很挤,如果你太瘦,那么你又会感觉没有包裹感,拐大弯什么的身体会侧向滑动。

英菲尼迪Q50带有侧向支撑调节,只需轻轻一按就能调整出完美的适合你的运动坐姿。

座椅调节好了,接下来是后视镜调节。

中央后视镜:镜面的左侧边缘正好切至驾驶员在镜中影像的右耳际。在一般的驾驶情况下,驾驶者从中央后视镜里看不到自己。

上、下位置则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镜面中间处即可。

关于左右后视镜调节

左侧后视镜:上、下位置是把远处的地平线置于中央,左、右位置则调整至车身占据镜面范围的1/4。也就是大约露个车门把手出来就行。

右侧后视镜:因为驾驶座位于左侧,因此驾驶人对车辆右侧的掌握不是那么容易,再加上有时路边停车的需要,在右侧后视镜调整上、下位置时地面面积要较大,约占镜面的2/3。而左、右位置则同样调整到车身占1/4面积即可。

什么?你说图片里的这个右后视镜没有按照我说的调整到地面较多的位置?是的,我承认,因为这辆英菲尼迪Q50带有倒车后视镜自动下翻功能!所以在调节上就可以随意一些了。

你要问,如果别人借走了我每回都要这么麻烦的调节吗?

当然不是!英菲尼迪Q50带有座椅以及后视镜记忆功能,一次调节终身受用。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何正确使用车灯,你真的知道吗?


汽车大灯可以说是汽车的“眼睛”,主要担负夜间行车的照明工作。可你真的会使用车内的大灯吗?大灯可不是按下开关那么简单,正确使用汽车灯光不仅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也是对其他驾驶员和行人的负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汽车大灯以及其使用方法。

汽车的外部灯光设备包括大灯、雾灯和转向灯三大类别,其中大灯又分为近光灯和远光灯。虽同为照亮前方道路的灯,但也有其本质区别。

区别一:照射的远近不同。近光灯照射的较近,标准照射距离约30-40米,但是覆盖照射角度大;远光灯则视线较为集中,亮点大,可以照射到较高较远的地方。

区别二:使用环境不同。近光灯主要用于夜间市区行车使用,光束较为分散;远光灯适合野外或高速公路夜晚行车使用,因为其照射距离长,安全可靠。不可在市区使用,远光灯的角度较高,很容易晃到行人和对面驾驶员的眼睛,影响他们的视线,从而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怎么看自己是开近光灯还是远光灯?

听起来可能不靠谱,但事实是很多车主在开车过程中对自己开得是近光灯还是远光灯傻傻分不清,其实是很好区分的。远光灯的标志是带直线的,近光灯的标志是斜向下的线条。

什么情况下需要切换近光灯?

车主行车过程中,为了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遇下面的四种情况需要立即将远光灯换成近光灯:一是面对有车开过来时;二是离前面同方向的车距离较近时;三是当路上足够亮时;四是在通过铁路交叉路口和进入市区道路时。

在地下通道、车库行驶时,能在黑压压的环境下带来点光明的也就是我们的汽车大灯了,就算你很自信的以为自己可以迅速找到车位,你也应该打开大灯,打开大灯不仅仅是让自己看清路况,而且还能给别人提供个方便。

交通事故与照明密不可分,据数据统计22%的交通事故都是在晚上,所以麻烦不应该成为你该开灯时却不开灯的理由。你有没有想过平时不经意养成的一个坏习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与其后悔不如改变,从现在开始学会正确使用车内的大灯,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开车撞人后怎么办,退休交警教您正确处理方法!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往的农村城镇,慢慢的都往城市发展。而汽车保有量也是越来越高了。开车出行,似乎变成大家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一条路上,汽车、电动车、行人、三轮车等等,鱼龙混杂。

也因汽车的增多,愈加显的道路狭窄。特别是在城乡结合的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多发。时不时的都能看到汽车撞到行人,或者撞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电动车。

每一个车主,碰到这些事故的概率都越来越大。往往多数人碰到这些事情都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在汽车保险齐全的情况下,发生事故,是没有必要惊慌的。我们详解一下汽车撞到行人遇到事故应该做的流程以及后续的保障。

本来高高兴兴的出门,结果刚出一个路口,就撞到一个横穿马路的行人。这时该怎么办?

第一,必须先下车查看伤者情况,无论责任如何,生命最为重要;

第二,马上拨打报警电话以及通知保险公司车子出事故;

第三、如果伤情较重,还要马上呼叫急救中心派救护车过来送医院。

第四、如果现场属于没有监控路段,要注意保护现场。

第五、伤者到医院后,车主方可以先进行垫付急救医药费。如果金额较大,可以马上告知保险公司先预支1万元抢救费,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车子保有交强险,交强险中有1万元医药费是不分责任划分赔付的,所以车主方请放心大胆的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垫付。

第六、去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公正的判定双方责任。以便后期理赔事项。

第七、理赔结案,无论车主是买了50万还是100万的商业险,交强险满额赔付为112000元。交强险中,医药费是1万元,伤残赔偿金11万元,财产损失为2000元。

根据责任划分,超出部分才由商业险赔付,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医药费部分,肯定是由一部分药物是不在保险报销范围里面的,也就是所谓的丙类药即自费药,这部分医药费需要车主伤者根据责任划分各自承担相应的百分比例。

按照现在医院的用药规定来说,自费药品不会太多,预计占总药费比例中约10%—20%,所以基本无需担心医药费较高问题。举个例子,伤者住院花了7万元医药费,如果有20%自费药,那就是一共1万4千元自费比例。那这些费用就由按照责任划分比例来各自承担了。双方如能就此调解协商好之后,也是完美的皆大欢喜。

第八、万一碰到伤的很轻,却又蛮不讲理,要求私下赔钱解决的,该怎么办?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报警报保险送医院之后,尽到自己所要尽的责任。如果伤者要求私底下解决,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让他直接找你的保险公司。

总之,开车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万一发生意外,一定要冷静处理,按照我给的顺序依次处理。

机油多久换一次?你真的知道吗?


经常会有车主朋友会提问:机油到底多久更换一次比较合适?到4S店问得到的答案是5000公里以内一换。但是他们觉得频率太快担心被坑钱,于是也就有了写这么一篇文章的想法。

● 使用原厂机油 需按保养手册指引更换

新车买回来后前面都是在4S店里进行保养的,保养用的机油也都是所谓的原厂机油。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遵循着汽车保养手册上面的指引的周期来更换机油就行了。

像日系车大多是5000公里或者半年一换,欧美的车则大多数是7500公里或者半年一换。不过,建议大家首次保养可以提前一些,因为发动机在首保之前,是处于首个磨合期,会有较多的机械碎屑会出现发动机内。早些做保养把它们“放”出来,对发动机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 自购机油 按不同种类有不同的更换周期

如果保养是更换的是自己购买的机油,那就要根据机油的不同种类来区分更换周期。之前的机油文章就写过,机油分为矿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油三类,这三类机油的更换周期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矿物油的更换周期是半年或5000公里一换,半合成油是半年或者7500公里一换,全合成油则是半年或者10000公里一换。

● 非常规驾驶状况同样需要缩短更换周期

不过无论是保养手册上的指引,还是自购机油本身的建议,都是指在“一般驾驶”情况下的更换周期。而“一般驾驶”指的是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少停停走走。

而像在城市驾驶中,红绿灯和堵车导致汽车长时间怠速或者走走停停,经常在低于8km的短距离内行驶,开车上班,但到单位车还没热。这些就属于非一般的“耗损性驾驶”。这种“耗损性驾驶”会导致发动机内出现大量积碳,从而影响到发动机的寿命。

像这种“耗损性驾驶”,我们建议把机油更换里程缩短20-30%。通过缩短更换里程的动作,来清洗掉发动机内的积碳,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具体是缩短多少?举例子:普通矿物没提前到3500-4000公里一换,半合成机油提前到5500-6000公里一换;全合成机油则提前到7500-8000公里一换。

● 恶劣环境要适当缩短更换周期

除了“耗损性驾驶”会影响机油更换周期外,恶劣的驾驶环境同样也会。像在灰尘、砂石路段行驶,大量沙尘的涌入,会加剧机油滤的堵塞以及机油的杂质含量。在这种情况下,机油的有效期就很难保证在原基础上,所以就需要提前更换。

又例如因为长途行驶导致的跨越气候带、或者在气温低于-20℃的地区行驶;气候的急剧变化、过低的温度都会引起机油的变质,从而大大缩短机油的“寿命”。像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同样建议把机油更换里程缩短20-30%。

● 教你怎么判断机油该换了

上面说的其实都是一些硬性的数据,但不同环境不同驾驶习惯和需求,甚至不同的机油品牌和种类都让这个数据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这里教大家两个方法,让你自己就可以准确判断机油是否要更换。

1、通过机油试纸来观察

通过机油尺中取出少量机油滴在机油试纸上,然后静止放置一个晚上,等待上面的机油在试纸上完全扩散。如果扩散的机油油环、沉淀环、扩散环之间的边缘越硬,则机油性能衰减就越厉害。

2、根据换机油后的驾驶感觉来判断

机油的性能都有“保质期”,在某一时期当你觉得动力“很肉”,加速反慢时,这就说明机油的“保质期”到了,要去更换机油了。

另外当你更换了机油后,感觉到有明显的动力提升,那说明上次更换机油的里程有点太长了。下次可以适当提前500公里,这样1-2次你就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更换机油的里程。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的是,更换机油的同时最好把机油滤也一并换掉。机油滤的作用是拦截下机油中的杂质,如果不及时更换,上面累积的杂质就会造成堵塞。轻则会造成机油压力不足,机械部件润滑不好,严重的还会造成发动机过度磨损。

总结:关于多久更换一次机油这个问题,从小编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只需按照机油或者保养手册上建议的保养里程进行更换就已足够。在恶劣驾驶环境下,则养成定期观察机油情况的习惯,发现有变质倾向则及时更换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